樟林古港永定楼侨批展览馆成春节网红打卡地

2022-02-03 07:46:23

永定楼侨批展览馆位于广东樟林古港新兴街口,为潮汕地区第一家镇级侨批展览馆。自1月20日揭牌以来,该馆已经成为当地新晋网红打卡点,春节期间更是迎来四方游客。

樟林出海,侨批回乡。现场展出300余份侨批档案,群众得以穿梭在历史里,触摸那些年代的脉搏。

汕头市档案馆侨批分馆名誉馆长林庆熙表示,该展馆是樟林先侨过番的历史缩影,成为和美侨乡一张新的闪亮名片。

300余份侨批档案见证华侨爱国爱乡之情

侨批,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及金融、邮政机构寄回故乡的“银或银信、凭证”。游子在外打拼,寄回的侨批,一报平安,二表承诺。“尺素渡海,纸短情长”,侨批成为华侨心系梓里,不忘家国的体现。

据策展人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师陈椰博士介绍,策展方从各地征集侨批档案1016份,最后精选出300余份展出。

“先侨深厚的亲情,靠侨批接济的家情,侨胞投资兴业的乡情,以及近代以来的国情,都可以从侨批档案中窥见一二。” 林庆熙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展出国内仅存的清末民初时期最长侨批,国内仅存的潮汕侨批局 “义发祥批局” 牌匾, 以及国内罕见的方言歌册体批……

“展馆通过一件件文物,把侨批特定的背景、特别的运作、特殊的贡献和特色的遗产完整地表现出来。”林庆熙说。

88岁的老邮递员陈才治先生在春节期间过来参观,看着侨批,一时感慨良多。他深知每一位侨眷等待侨批时候的焦虑,也了解批脚们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要将侨批送到收件人手里的那份诚信。

正如潮汕童谣《过番歌》唱道: “一溪目汁一船人,一条浴布去过番,钱银知寄人知返,勿忘父母共妻房……”

“一种情感的共鸣在此得到舒展,我们在侨批馆里得以更好铭记,老一辈侨胞乘红头船过番的艰辛与不易。”陈才治此次专程带自己的儿孙一同参观,他认为,“这些故事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素材,值得我们代代传承。”

国内罕见侨批荟萃丰富展览厚度

“策展小组的年轻人,花了一年的心血,发掘侨批作为维系海内外的情感纽带,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等独特的人文历史记忆,充分融入潮汕人从樟林下南洋的创业史、奋斗史,意义重大。”林庆熙说。

策展人之一、省档案馆民间档案鉴定专家张美生告诉记者,例如这封内信展开长达1.5米的清末民初时期侨批,是华侨炳思在泰国搭乘火轮赴目的地收账,一路遭遇艰难险阻后,一笔一画写下的闯南洋血泪故事。

张美生认为,华侨虽在外谋生不易,他在信中仍然写下“贫而清,较胜富而浊”的字眼,不忘教导后代——“不论贵贱,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清清白白!”这对当代仍有警示作用。

另外一张1940年新加坡郑木绵寄潮安父母的侨批,详细记载了50元批款用以接济14位亲人的实情。“这也是华侨难忘故里,感恩亲人的具体见证。”张美生介绍道。

此外,记者还发现此次展出樟林林先潮先生家藏的侨批。“逾1300封侨批诉说了中、泰两地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情缘,这是迄今国内发现的单一家庭侨批档案数量最多的案例。”陈椰说。

“大多华侨与家人的侨批往来,需要请代书先生撰写。那些浓情蜜意,最后无奈化成了格式化的只言片语,后人难以体会。”澄海博物馆副馆长陈琦根据秦牧小说《情书》,排演了一部侨批方言动画短片。

“此次录播的短片,可以丰富侨批展览的形式和内容,让大家全方位感受侨批文化魅力。”陈椰说。

侨批实物档案让侨批业历史进程得以展现

永定楼,又叫观海楼,坐落在樟林古港河边的新兴街闸门外,是一座货仓和航标两用的清代建筑。

此次侨批馆展出的侨批实物,是从各地征集。“深厚的潮汕文化底蕴,成就了永定楼的文化厚度。”林庆熙说。

据张美生介绍,国内现仅存潮汕侨批局“义发祥批局”牌匾,为侨批展览馆的镇馆之宝。木板表面油漆稍有剥落,掩饰不住岁月的沧桑。展厅同期展出盖有“义发祥批局”收寄的回批,与该牌匾相互呼应。“义发祥批局”原位于揭阳榕城。1940年代仍在运作,对于研究侨批档案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林庆熙认为,张美生的讲解,驾轻就熟,如数家珍,把侨批文化、潮汕文化等元素浸透到展馆之中,自然无痕,让观众不知不觉浸润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书信文化、对联文化、建筑文化,尤其是贯穿永定楼侨批展览馆的侨批文化、华侨文化。

“展馆通过一件件侨批实物,串联起侨批业从近代到现代,乃至当代的历史进程,彰显了华侨爱国爱乡的赤子之心。”林庆熙认为,展馆的开办,也体现了汕头市澄海区委区政府、东里镇委镇政府强烈的历史意识,为民办实事的政治站位和担当。

“永定楼侨批展览馆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也将继续为弘扬侨批文化,向世人讲述四海华侨与祖国的故事……”陈椰说。

(文章来源:南方Plus)

标签: 展览馆 春节 网红 镇级 新兴 潮汕地区 成为 游客 广东 现场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