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适宜金融环境稳固支持实体经济

2022-01-25 13:46:47

本报见习记者赵陈怡

近日,人民银行发布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分析称,2021年的货币政策体现了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的要求,前瞻性、稳定性、针对性、有效性、自主性进一步提升,我国主要金融指标在2020年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有力增长,金融体系运行平稳,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

刘国强表示,2022年,将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更加主动有为,更加积极进取,注重靠前发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主要金融指标增长有力

上述报告显示,货币供应量方面,2021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38.29万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比上年同期低1.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64.74万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比上年同期低5.1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9.08万亿元,同比增长7.7%。全年净投放现金6510亿元,同比少投放615亿元。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表示,在12月财政存款大幅下降的推动下,M2同比增速达到4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这反映出2021年央行货币政策导向以稳为主,上半年在稳杠杆的导向下继续管好货币“总闸门”,流动性投放相对克制,直到下半年才开始边际放松,加大货币宽松力度。同时,M1

同比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反映出企业活期存款增速持续加快,企业扩大生产、补充库存的意愿变强,但企业预期仍有待进一步改善。

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向记者表示,2021年净现金投放同比减少,一方面受2020年疫情扰动下基数较高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年内完成稳增长目标压力较小,货币政策大幅发力的必要性较低有关。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存量方面,2021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14.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9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2.23万亿元,同比增长6.3%。

从结构看,12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1%,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占比0.7%,同比持平。

增量方面,2021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1.35万亿元,比上年少3.44万亿元,比2019年多5.68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9.94万亿元,同比少增907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1715亿元,同比多增265亿元。从结构看,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贷款保持平稳。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63.6%,同比高6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占比0.5%,同比高0.1个百分点。债券融资回归常态,股票融资增加较多。2021年政府债券融资7.02万亿元,比上年少1.31万亿元,主要是上一年发行了1万亿元的抗疫特别国债。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3.29万亿元,比上年少1.09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24万亿元,比上年多3434亿元。表外融资减少较多。2021年,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三项表外融资净减少2.67万亿元,比上年多减1.35万亿元。

张瑜表示,M2与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同比增速与国内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在2021年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下,四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与M2增速都有明显提升。同时,股票融资市场发展迅速,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较为明显,社会信用整体水平有所改善。

数据显示,2021年,货币供应量增速小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对此,张瑜认为,这是由于从绝对值来看,统计口径决定了后者涵盖的融资范围更广。因此,全年1.24万亿元的股票融资增量和7万亿元的政府债融资增量对社会融资同比增速形成了较强劲的拉动。

金融机构贷款合理增长

报告显示,2021年12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98.51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92.69万亿元。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95万亿元,同比多增3150亿元,贷款合理增长。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额外融资需求增多。“2021年贷款相关数据建立在上一年的高基数之上。”张瑜指出,2021年前三季度新增制造业中长期贷款1.42万亿元,这一增量超过2017年到2019年的3年之和。2021年金融机构信贷总量总体稳定,增长合理,保持同比多增,且增量不少,企业正常融资需求得到了较好满足,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稳固。

从结构看,信贷精准支持制造业、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全年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02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946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23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5万亿元。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4304万户,同比增长35%,增速比上年末高出15.6个百分点。截至2021年11月末,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8.9万亿元,同比增长26.4%,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3.8%。

“上述金融数据释放出积极信号,但仍然要看到当前金融和经济领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张瑜分析称,比如,企业中长期贷款与企业投资需求相关,但企业投资意愿仍需进一步强化;居民经营贷款同比明显少增,表明疫情等带来的影响尚未消除,服务业短期处于较为低迷状态,个体工商户经营“回暖”仍需时间;2021年6月以来,票据融资明显多增,全年增量比上年多出一倍,表明商业银行通过票据冲量信贷额度的特点较为明显。

贷款利率持续处于历史低位

刘国强表示,2021年,人民银行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分别于当年7月和12月两次降准,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6月优化存款利率的自律管理,12月降低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这些政策有效降低了银行的资金成本,带动去年12月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5个基点。

张瑜表示,1年期LPR利率下行5个基点,体现了货币政策引导实体融资成本下行取得成效,这是2021年我国金融市场的一大亮眼表现。

刘国强还介绍,2021年以来,人民银行通过持续优化LPR改革,畅通货币政策传导,增强信贷市场竞争性,有效推动实际贷款利率在上年大幅度下降的基础上继续稳中有降,2021年全年企业贷款利率为4.61%,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

据了解,2019年LPR形成机制改革推行后,贷款利率逐步走低。近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提高了利率传导效率,增强了小微企业信贷市场竞争性,促使实际贷款利率继续稳中有降,推动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

王静文认为,2021年,我国金融市场的亮眼表现得益于LPR改革潜力的持续释放,包括优化存款利率监管,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上浮改为加点确定,降低银行负债成本;通过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等等。

(文章来源:中国财经报)

标签: 金融体系 实体经济 金融环境 见习 金融统计 数据 报告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