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强化对高水平科研机构和人才团队的引进 推动创新资源快速集聚

2021-12-27 09:59:46

12月27日至29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创新采用“一城两馆”形式,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和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同时举办。

本届高交会上,大鹏新区参展“科技天团”包括2家科研院所和1家平台,分别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简称“基因组所”)——国内唯一专门从事农业基因组学研究的国家级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首家高等海洋教育科研机构,深圳国家基因库——世界领先的国家级综合性基因库。此外,还有1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2家其他高新技术企业参展。

12月30日是大鹏新区成立10周年的日子。10年来,在大鹏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新区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力度。今年,新区共有21家企业达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综合评价认定条件,超额完成全市考核指标,辖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建区之初提升525%。其中,立沃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及深圳盛亚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国高“新生代”代表“出征”本届高交会。

近年来,新区“1+6”产业政策体系趋于完善,“3+7+N”人才政策体系引凤来栖,创新载体建设和成果转化加快,推动了资源快速集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新区拥有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载体26个(国家级4个)。

重点大学研究院相继落户 为“双谷”高质量发展添“智核”

为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2013年起,深圳陆续将生命健康、海洋经济等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宣布打造以坝光为核心启动区、覆盖东部沿海大鹏、盐田及坪山地区的深圳国际生物谷,成为继前海后又一个重要增长极。

在“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的重大历史机遇下,深圳提出加快推进国际食品谷规划建设,以及建设坪山-大鹏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创新示范区等举措,均与大鹏新区密切相关。

2021年3月,深圳出台《深圳国际食品谷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以大鹏新区为核心载体(创新先导核),以深圳其他地区为高端展示区,以大湾区城市群为服务拓展区,在深圳周边对口帮扶地区建设多个产业集聚园,对接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7大未来产业。同时,明确了包括现代农业与食品营养国家级高水平科研平台、农业基因组学研究中心、深圳国际食品科学中心、食品安全与应用健康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内外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坝光科创先导区、坝光战略产业区、国际渔业交易中心、海洋科技产业园、食品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食品安全检验平台和国际食品谷云中心等12个重点项目在新区建设。

新区正式迎来了“双谷”联动的新机遇,着力强化对高水平科研机构和人才团队的引进,推动创新资源快速集聚。

9月,河南大学深圳研究院迁址落户大鹏新区。该校不仅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还拥有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抗体药物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127个科技类创新平台。

12月,中国农业大学与新区签订合作协议,将在新区设立研究院。据协议,中国农业大学依托中国农业大学深圳研究院(筹)设立科技成果展示及转化平台,支持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国家级重大研发平台以分支或其他形式落户新区,并重点围绕生物种业、食品加工、营养健康、智慧农业等领域,推进中国农业大学及关联机构或合作方的科研成果、知识产权本地转化及市场化应用推广。

目前,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等国家级和省级创新载体落户大鹏;深圳“十大诺奖实验室”之一的马歇尔生物医药工程实验室大鹏转化中心完成改造,并获得深圳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认证。这些科研创新载体为“双谷”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高新企业队伍不断壮大 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大鹏新区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进深圳国际生物谷及深圳国际食品谷等项目建设为抓手,搭建了“一库(深圳国家基因库)、一所(基因组所)、两园(生命科学产业园、海洋生物产业园)、多平台(生物家园等)”的产业支撑格局,并持续发挥引擎带动作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创新发展动能。

在新区支持下,深圳国家基因库与基因组所实现了强强联合,签署“科研合作及开放共享”合作协议,全面开展开放共享合作,共同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引领深圳市生命科学领域突破发展。

12月22日,“一带一路”生命科技促进联盟第一届第三次会员大会在深圳国家基因库举行。该联盟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支持依托深圳国家基因库所发起的,自2019年成立以来,在推动项目合作、培育生命科技人才、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生命科技发展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近年来,新区借力高交会平台,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专利质量数量显著提高。2021年新区共有5个项目获得中国专利奖,2个项目获得广东专利奖,6个项目获得深圳科技奖。2021年1月至10月,新区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75%,增长率排名全市第二;PCT申请量同比增长77.78%,增长率排名全市第一,有效发明专利10年以上维持率达65.49%,连续10个月排名全市第一。

工业投资增速领先 三大特色产业取得重大突破

走进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大鹏新区展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上方由100多个圆球灯组成的矩形灯阵。灯阵长17米、宽12米,会根据场景变化而起伏,好比海上时起时落的波浪,远看又如碧空中缓缓移动的云朵,为观众带来美轮美奂的视觉享受。

以水滴寓意汪洋大海,并与由上而下的飘带结合的中间主题景观,为观众展现了深圳市海洋资源最丰富的“蓝色大鹏”;与植物背景墙相互映衬的大鹏新区沙盘,又体现了森林覆盖率全市最高的“绿色大鹏”。

展位的上、中与前3处景观都极富巧思,通过音乐和光影的搭配,让观众沉浸式地感受到新区的生态之美、科技之魅。

今年,新区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前三季度新区工业投资20.37亿元,同比增长226.3%,高出全市工业投资增速213.9个百分点,增速连续6个月居全市第一。旅游、生物、海洋三大特色产业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8月,全球最大的乐高乐园度假区在南澳新大片区正式投建,建成后将是功能齐全、创新要素多、中国特色和深圳元素突出的乐高乐园。几乎同一时间,深圳最大滨海旅游度假区在大鹏金沙湾畔分阶段开门迎客,预计全面开业后年游客容量可达500万人次,带动逾百亿元GDP总值,提供逾3万个就业岗位,为新区发展高端旅游、旅游业态迭代升级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坝光片区开发建设与产业导入全面加速。3月,全市重大工业项目,也是新区首个医疗器械项目,蓝韵智能医疗创新产业园和影像医疗创新产业园完成“招拍挂”,填补了新区在医疗器械研发和生产领域的空白;首个重点产业项目乐土沃森生命科技中心落成一年多发展越来越快,乐土生命科技CDMO中心6月落成,并有意打造世界最大的生物药制造基地。

随着深圳海洋博物馆、深圳海洋大学、国家深海科考中心等重大项目的加快建设,新区产业集聚效应逐渐显现。

大鹏新区科技创新的发展需要龙头引领,也需要百花齐放。今年,新区联动企业及科研机构,征集43场科技服务活动,全力打造“活力大鹏 创新蓝海”品牌活动。第五届大鹏新区创新创业大赛共吸引了404个项目报名,增长率逾13%,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同时,新区通过深海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和深圳国际食品谷创新论坛等高规格活动,为“双创”项目搭建对接桥梁与发展平台,助推“双创”项目落户大鹏、展翅高飞。

(卓华兰 陈韵怡)

标签: 科研机构 创新资源 科技成果 产业集聚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