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回报 商业等领域的问题引起争议

2020-10-23 16:48:52

今天,在国新办前三季度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透露:截至9月底,累计建设5G基站69万个,目前累计终端连接数已超过了1.6亿户。

另一方面,前三季度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大幅增长了18.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了16.5%,其中5G投资占比达到了38.2%,5G网络和终端商用快速发展。超高清视频、移动云、云游戏、VR等个人应用场景渐入佳境,医疗、自动驾驶、能源等垂直领域实践不断深入。

自去年中5G牌照发放以来,在新基建等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三大运营商纷纷加快了在5G建设上的步伐。资料显示,三家运营商企业今年在5G上的资本开支总和将超过1800亿元。日前,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纷纷宣布已提前完成全年的5G建设目标。

不过,在5G建设逐渐升温的同时,也有人会质疑其建设进度是否过快?毕竟,5G项目前期投资大、运营成本高、应用场景还不够明朗,而用户体验、商业等领域的问题也会引起争议,现阶段5G为运营商“挣”了多少钱、C端变现能力也是大家想知道的。

将近11月,三大运营商5G套餐商用也已近一年,有资料显示,虽然中国移动的5G套餐用户增长迅速,但目前来看还未达到能够让其平均每月每户贡献收入止跌回升的程度。

此前,财政部原部长也曾表示,5G建设某些方面过度超前,现有5G技术不够成熟,数千亿级的投资已经布下,而且对于较高的运营成本,短期找不到应用场景,今后消化成本也是难题。

不过,在日前的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透露,未来三年我国处于5G发展的导入期,要坚持适度超前的建设节奏,努力形成以建促用的5G良性发展模式。

编者认为,导入期可以理解为初期阶段,言下之意,意味着5G发展还需要更多成长时间才能进入需求爆发期,而国家起码在未来三年内,对于5G的总体布局基调还是保持目前的建设节奏,“以建促用”四个字已经反应一般规律。毕竟,通信技术的发展需要网络先行,网络规模壮大是第一步,这也会催化5G应用的爆发和商业化落地。看待5G建设和发展,也应该更有大局观,初期投资较大,但5G渗透性强,回报可期。

另一方面,5G应用当中2C业务的发展进展明显。资料显示,在2C方面,明年初可能会达到20%左右的渗透率,届时爆发期也会加快。但2B、2G业务发展缓慢,经验较少更需要时间去逐步探索。5G产品和技术还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成熟,这是一个过程。但从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层面来看,5G建设投资与回报会趋向平衡。

对于5G建设成本的问题,也有业内专家分析认为,5G综合成本是4G的5倍左右,但运营收入达到4G的6倍。5G的投资回报会和4G相当,甚至还要大一些,投资无法回报的情况是比较难出现的。

不过,如果从用户和运营商微观的角度来看,这种顾虑自然会被“放大”得比较明显。不难发现,尽管国内的5G用户已经达到1.6亿户,但总体上“机网套”一体化成熟程度仍然较低。例如体现在许多已经更新5G手机的用户,但所在的地区还没有5G网络覆盖,反而有部分用户提前更换了5G套餐,但依然在用4G手机,这就有点尴尬了。显然,要做到上述三者一致,是需要度过一定的过渡期的。随着近年来用户红利的消失、4G提速降费的持续影响,“低回报”的5G投资让运营商支出加大收入减少,这也是无法否认的实情。

另一方面,尽管5G网络在特定场合下载速度相比4G网络提升明显,但更多场景下却限制明显,5G的优势发挥有限,至少在目前来看,没有发挥到明显作用,例如许多城市地铁系统,或许连传统的4G网络都不完全顺畅化,更别说5G了,很多零碎时间诸如观看在线视频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当然,不同行业对5G的具体需求是不同的,B端用户的需求更加定制化和碎片化,对运营商服务能力的要求更高,5G在B端的商业化将比C端更加复杂,而这更需要整个行业共同努力构筑。不过,鉴于商业化前景广阔,三大运营商都有相关动作也在大力尝试,商业化落地已经开始。

尽管从当前5G建设超前的趋势,以及相关商业化进程来看,投入和产出还不对等。但三大运营商在推进4G用户升级5G的同时,也会逐步发掘提升用户贡献收入的方法,而4G用户向5G迁移也是迟早的事。

鉴于国内经历了2G、3G落后追赶,4G赶上的阶段,在领先的5G时代适度超前节奏也无可厚非。而5G的发展经验也会让其后6G的研发提供基础,站在未来的角度看,通信技术学无止境,要在一下轮通讯继续保持领先,先行探索也是重要的前提。

标签: 运营商回报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