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提升高质量发展动力 推动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2021-10-22 16:12:20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立两年来,积极探索一体化制度创新的新路径,聚精会神种好一体化“试验田”。今年是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制度攻坚、项目攻关的全面发力年,目前示范区有哪些新的制度创新成果?又有哪些具有显示度、民生感受度的新项目?10月21日,一体化示范区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示范区成立两年的发展“成绩单”。

41项制度创新硕果累累

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示范区揭牌的第二个年头,又有41项新的制度创新成果破土而出,聚焦规划管理、生态环保、项目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土地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

在规划管理领域,聚焦省际毗邻区域统一规划体系,形成5项新成果。比如,针对跨界地区在制定统一规划中标准不统一、空间不协调的问题,出台先行启动区规划建设导则,率先实现跨省域空间规划“一套标准管品质”。

在生态环保领域,聚焦巩固示范区生态绿色本底,形成5项新成果。比如,针对跨省域环评办法各异,开展示范区环评制度集成改革,实施 “正面清单”制,凡是两省一市各自已豁免环评管理手续的事项,在示范区均可豁免,实现最大范围简政放权。

在项目管理领域,聚焦打造便捷高效投资环境,形成3项新成果。比如,最,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心支持下,设立示范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台,并为示范区投资项目统一赋码“310052”,实现跨省域项目便捷审批和高效监管。

在要素流动领域,着眼于畅通各类要素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形成13项新成果。比如,率先开展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试点,首批纳入服务机构615家、服务资源25000余项。

在财税分享领域,对不同行政主体的核心利益问题迎难而上,形成2项新成果。比如,出台示范区跨域财税分享实施方案,按照“增量起步、资本纽带、要素分享、动态调整”原则,在水乡客厅开发建设、跨区域协同招商、跨区域企业迁移等方面明确了财税分享路径。

在土地管理领域,聚焦土地指标等焦点问题,形成2项新成果。比如,出台示范区建设用地机动指标统筹使用操作办法,探索建立周转指标机制,解决项目等指标、指标跨区域统筹等问题,率先实现跨省土地资源统筹使用管控。

在公共服务领域,聚焦服务资源跨域共享,形成5项新成果。比如,针对三地服务事项和标准各异等问题,推出第二批13项标准统一和互通共享的公共服务项目清单,涵盖卫生健康、医疗保障、政务服务等六大领域,提高群众获得感。

与此同时,第一年形成的32项制度成果也进一步落地见效。跨域规划和项目的统一规范管理、跨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的组建、示范区参保人员均可享受异地就医免备案、跨省公交开通6条线路……越来越多企业和群众感受到了一体化带来的便利。

65个重大项目积蓄发展动能

一大早,家住吴江在青浦上班的李先生手持社保卡,在示范区1路公交车上刷卡上车,事先开通了社保卡小额免密支付功能的他,可以凭社保卡享受两地的公交出行优惠。作为示范区重点推进民生服务项目,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机制已覆盖283万居民,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实现“同城待遇”。

不仅如此,沪苏湖铁路示范区段、上海轨交17号线西延伸段加速推进,通苏嘉甬铁路、沪苏嘉城际等前期工作抓紧开展,新打通复兴路—曙光路等省际“断头路”……12个互联互通项目的重点推进,构建起示范区跨界联通新网络,市民出行更便捷。

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协同,重点推进了17个产业创新项目。华为、英诺赛科、中车星舰、云顶新耀等一批重点企业在示范区联动发展,推动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复旦大学创新学院、浙江大学智慧绿洲、苏州大学未来校区等一批重大台加快在示范区落地,提高示范区创新策源能力。聚焦提高群众获得感、满意度,重点推进了26个民生服务项目。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机制已覆盖283万居民,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

生态绿色是示范区的底色。过去一年,10个生态环保项目重点推进,环保内涵有了新的提升。“太浦河共保联治示范段完成22公里生态绿廊建设,在共同提升水环境、美化水岸景观过程中,三地深化‘联合河湖长制’,跨界共治一方水。”

水乡客厅重点项目正式开工,“一厅三片”建设全速推进;华为、英诺赛科等一批重点企业在示范区联动发展;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复旦大学创新学院等一批重大台加快在示范区落地……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示范区理事会秘书长、执委会主任华源表示,下一步,执委会将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提升协调服务水,在推进一体化制度创新示范、提升高质量发展动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发挥项目投资综合效应、实践共同富裕等方面继续探索创新、攻坚发力,推动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毛丽君)

标签: 示范区建设 共同富裕 探索创新 高质量发展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