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脖子”可以说是近两年来科技产业中最热门的词汇,没有之一。基于大国竞争的考虑,华为的正常发展受到阻挠,其影响范围之大,可能在以前很少考虑过。所以,如何保证我国的科技发展不在关键领域被限制,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成当前需要考虑的头等大事。
业界有种说法是:一流公司做标准,二流公司做技术,三流公司做生产。放到一个国家的层面依然如此。既然我们的正常做技术方向被无理阻挠,那好,我们直接去做标准,建立一个自有的标准和体系,这样就不再会受制于人。
近日,据工信部网站消息,包括中国移动、华为、中兴、中芯国际在内的90家相关单位提出了“全国集成电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筹建申请,其目的,正是要在美国科技体系之外,建立一套以我主导的芯片标准和体系。
根据筹建申请书,委员会将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
其一,完善集成电路产品考核的相关标准,其中包括开展集成电路裸芯片考核要求的研究,组织制定相关标准。
其二、开展集成电路过程控制方面的标准研究与制定,包括围绕移动智能终端、网络通信等重点领域产业链,分析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内容与服务等各环节协同创新的标准化需求,加强设计过程质量控制要求、设计验证要求等设计保证标准的制定,与产业链各环节协力发展。
此次参与的90家委员单位涵盖集成电路上下游产业链公司、科研院所、高校、用户等。像华为、紫光展锐、中兴、小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移动等企业,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特别是中国移动作为通信运营商的代表,能以“用户”的身份出现,可谓中国移动聚焦基础通信领域,面向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关键技术加大应用基础研究投入的最好体现。
据悉,我国将会在2021年实现12nm芯片的国产化。虽然12nm芯片相对于世界最先进的5nm或者7nm芯片来说不值一提,但是一个里程碑,说明我国将会拥有国产芯片的制造能力,即使现在离先进水平相差较远,但是总有一天会实现芯片的国产化。
标签: 国企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