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互联网竞速 对卫星互联网的可持续性商业回报产生重要的影响

2021-01-05 16:17:25

在国际电信联盟(以下简称“ITU”)以GW为代号,在低轨道注册了两个“星座”,总计12992颗低轨道用于卫星互联网的卫星之后,中国的卫星互联网事业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继续推进。以“举国体制”夺下航天强国地位的中国,正在新兴的卫星互联网领域,谋求属于中国自己的地位。

《中国经营报》记者多方获悉,作为中国卫星互联网计划的重要一环,“星网”的验证星研发、制造工作已经起步,已经有供应商入局,其中既包括航天科工、航天科技这样的国有企业,也包括几家刚刚起步的民营航空企业。

不过,中国的卫星互联网将面对“全球竞速”的局面,摆在中国公司面前的,是马斯克的星链计划这样已经“迈出第一步”的对手,而中国航天工业长久以来的“举国体制”基因面对商业化应用的时候,如何迈过“成本关口”的考验,才是中国卫星互联网故事的第一个关键所在。

供应商入局

无论在举国体制一以贯之的中国传统航天工业“体制内”,还是在新兴的民营航天创业领域,“星网”都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两位专门从事民营航天VC投资的项目经理都告诉记者,“星网”就是中国的卫星互联网计划。“相当于马斯克搞的星链计划。”一位VC的项目经理说。

卫星互联网即通过卫星为全球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实际上是一种“天基”的互联网基站。与传统的通信卫星不同,用于互联网卫星轨道更低,一般在距离地面400~2000公里的高度。目前,作为联合国下专门管理无线电频率和卫星轨道的机构,ITU已经受理多个国家的企业申请注册了数万颗低轨道卫星,中国则以GW为代号注册了两个星座,总计12992颗卫星。

星网计划的卫星,就是其中最主要的组成部门。前述投资民营航天业的VC项目经理告诉记者,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性技术非常强的领域,他们看一个卫星互联网的项目是否值得投资,是不是“骗子”、有没有前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就是看寻求融资的企业或团队,有没有可能成为中国“星网”的供应商。

“尽管没有公开宣布具体的计划,但是中国的‘星网’已经在做验证星了。”一位中国航天工业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验证星是指在大规模布网、发射、运营之前,对技术指标等方面进行验证的卫星。“通常要造几颗,不是一颗就能验证完所有,卫星互联网也是卫星,也要尊重行业通行的规律。”她说。

有验证星,就要有供应商。她告诉记者,“星网”验证星已经采用了供应商的商业模式,是国企,也就是航天科工集团和航天科技集团。这两家大型航天央企,是由原航空航天部改制而来,多年以来一直承担中国航天技术的研发、发射等任务,技术能力强大。而除此之外,也有两家民营航天创业企业入局。

新的产业链

对于寻求商业机会的人来说,中国的“星网计划”,展现的是一条长长而崭新的产业链。前述VC的项目经理告诉记者,互联网卫星的产业链,和其他产业一样,都分为上中下游,在这些领域里,“每每能够占上一个环节,都会是一个商业机会”。

从上游的情况看,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金属材料及燃料厂商等;而中游则包括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及服务,下游则是各类终端用户。“这是一个很有想象空间的领域,就像移动通信网络刚刚要兴起的时候那样,特别是还有6G的概念,如果6G实现了天地一张网,那么这个领域就是量级非常大的产业,我们希望能够投到一个公司。”前述VC的项目经理说。

不过,对于VC领域颇具热情的想法,并不能得到航天工业界主流观点的认同。一位卫星央企的人士告诉记者,卫星互联网其实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上世纪90年代就有,其发展思路和定位也有变化。”他说。

按照他的说法,2000年前后,在技术领域内,卫星互联网即有提出,当时雄心勃勃,“是有未来取代地面互联网的想法”。但因为陆基的互联网信号传送技术、服务水平、价格等,发展和成熟得更快,所以,“到后来,这个思路就没有人提了,再到后来,就是作为陆基互联网传输的补充,直到最近几年,借助5G甚至6G,才有了天基、陆基融合的思路,也就是天地一张网,我个人认为,取代(陆基)的可能性很小”。

但即便如此,这仍然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卫星产业总收入为2774亿美元, 2019年全球卫星产业规模达2860亿美元。

待过成本关口

“从我们的专业视角看,卫星互联网的卫星,技术上难度不大,不太存在太多需要技术攻关的工作。”前述中国航天工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但是,在她看来,中国卫星互联网的关键,不是卫星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商业和成本如何具有竞争优势的问题。

中国航天长期以来是以举国体制运行,其核心在于确保发射成功、运转成功,对于商业层面成本、投入、收益等,并不在考虑的重要权重当中。上述航天工业资深人士向记者表示,虽然由原来的航空航天部院所,转制成了航天科工、航天科技等中央企业,但整体的体制运行,“还是半军事化的,还是以科研攻关为核心的,商业问题 考虑不多”。

但是,卫星互联网恰恰核心在于商业回报和成本收益的测算。前述VC投资经理曾专门对马斯克的星链计划进行研究,星链计划的卫星成本大致在100万美元左右,而中国的单星成本在500万~1000万元人民币左右。由于卫星互联网轨道高度低,轨道越低的卫星寿命越短,需要不断补发,因此,卫星成本的差异,将对卫星互联网的可持续性商业回报产生重要的影响。

卫星本身的制造成本并不是唯一,运载和发射所需的成本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前述VC项目经理告诉记者,马斯克的星链计划,由于其掌握了可回收火箭的发射和装备制造技术,因此,在运载端的成本比不可回收的火箭成本要低得多。

“打(发射)卫星还是比较贵的。”前述航天工业界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大面积商用的卫星互联网如何解决发射运载成本的问题,现在确实需要逐步考虑。”她说,中国的卫星互联网,不仅仅是卫星的问题。

标签: 卫星互联网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