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芯片只是一块指甲盖大小的半导体材料,但是殊不知,就是这么一颗小小的芯片,却难倒了很多国家。从本质上来看,芯片是具有特定功能和性能的集成电路,而实际上它内部包含很多核心技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集合体。
我们国内的芯片事业之所以迟迟无法达到顶尖水平,就是因为还没有彻底参透芯片的制造和架构技术。其中芯片制造是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中最为关键的过程,因为就算掌握了其他方面的先进技术,制造不出来芯片也只是徒劳无功。
而芯片架构虽然很少被人们提起,但是它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任何一家芯片设计公司都离不开架构技术的支持。目前,全球范围内最主流的芯片架构只有两种,一个是英特尔的X86架构,另一个是ARM架构。
英特尔的X86架构专用于电脑CPU,这是它多年以来积累的技术底蕴,也是作为世界顶尖计算机芯片厂商的本钱。而ARM架构则来自于ARM公司,为所有移动芯片设计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包括苹果、高通等知名巨头都需要用到它。
此外,我们国内的华为也离不开ARM公司,它自主研发的麒麟系列芯片使用的就是ARM架构。毫不夸张地说,ARM在整个手机芯片领域都享有非常高的地位,它的一举一动会引起各方的关注。
由于之前ARM公司一直保持中立的态度,所以华为等国产芯片公司和它的合作比较顺利,没有遇到什么问题。但是今年9月份,国外传出了ARM将被英伟达收购的消息,如果该并购计划成功,那么ARM很有可能会倒向美国。
因为英伟达是美国本土的一家芯片巨头,再综合这几年美国的态度来看,ARM被收购之后,国内的芯片厂商或将失去相关架构授权。显然,这种局面不利于国产芯片的发展,为了避免受到影响,国内必须做出应对措施!
华为放出“大招”
虽然ARM架构确实很重要,但并非是无可替代的,世界上还有一种RISC-V架构,只是用的公司比较少而已。RISC-V架构面向所有芯片企业开源,不会受到美国规则的影响,是国内突破架构技术最好的选择。
据了解,国内已经基于RISC-V架构研究出了国产的指令集,可以初步应用于相关芯片。而且最近华为放出“大招”,芯片底层架构再次“破冰”,为国产架构技术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这个“大招”就是华为正式宣布,自主研发的方舟编译器成功适配RISC-V架构后端。也就是说,如今华为正在减轻对ARM架构的依赖,转而将RISC-V架构视为了重点研究对象,希望以后能借此推出属于自己的芯片架构技术!
毫无疑问,华为的方向肯定是正确的,因为虽然英伟达收购ARM的计划存在不确定性,但是华为必须要逐渐摆脱对国外厂商的依赖,毕竟谁也不知道还会不会有更大的威胁。
除此之外,华为放出了“大招”,还意味着转机出现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华为只要研究出自主化和国产化的架构,那么它的芯片业务就会更上一层楼,突破美国的封锁也是指日可待!
RISC-V架构在华为和我们国内的支持下,即将成为全球第三大架构技术,这不仅能够打破ARM的垄断局面,还可以让国产芯片事业争取到更好的发展空间。相信华为和国内一定能在此基础上慢慢突破,真正实现技术自主化的目标!
写在最后
华为是国内最优秀的芯片公司,在各个领域都掌握了一定的核心技术,此次华为放出“大招”,与RISC-V架构合作,必将收获到好的结果!希望华为能早日破局,继续带领着国产科技公司向前进步!
标签: 芯片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