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开展泰山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审计 助力提升泰山区域对黄河中下游生态屏障功能

2022-06-07 12:08:20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沈童济南报道

2017年,山东省泰山区域入选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第二批试点范围。6月7日,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为监督检查工程实施情况,2021年底,山东省审计厅组织开展了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专项审计调查,以财政资金为主线,以建设项目为依托,以生态效益为导向,助力提升泰山区域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功能。

聚焦工程进度,推动绩效目标实现。审计中密切关注工程绩效目标要求完成情况,重点核查了小清河生态区、泰山生态区和大汶河—东平湖生态区3个区域工程进展情况,全面掌握真实情况。审计结果表明,自2018年工程全面实施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省有关主管部门以及济南、泰安2市齐心协力,扎实组织工程实施各项工作,探索新路径、新模式,一体化推进地质环境治理、土地综合整治、水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能力提升等系统性工程,截至去年11月底,实现总投资221.85亿元,完工项目573个,完成矿山修复治理面积4079.93公顷,新增耕地面积5035.93公顷,新增湿地面积807.46公顷,区域重点河流水质、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审计也发现个别县(市、区)存在项目未按期完工,有的项目报大建小严重“缩水”,有的配套设施推进滞后难以发挥作用,有的未按设计标准施工、违规变更建设规模和内容,有的未开展绩效评价等问题。对这些问题,审计机关责令有关地方加强督导检查,对照问题,举一反三,认真整改,强化管理。

聚焦资金运行,促进提升资金效益。审计机关立足“审计监督首先是经济监督”定位,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开展审计监督。一方面,守好“钱袋子”,对工程资金筹集、分配、管理、使用等全链条加大审计力度,瞪大眼睛、明察秋毫,反映和揭示了滞留、挤占挪用、闲置浪费、违规套取等问题。如,有的项目因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与永久基本农田交叉重叠,导致建成后又被拆除,造成资金浪费;有的项目剩余砂石资源有偿使用收入未上缴财政,有的虚报工程量套取专项资金,有的资金分配随意、使用效率低下等。对这些问题,审计督促有关地方加快资金拨付,严格资金监管,追回被挤占挪用或套取的资金,切实解决资金分配不及时、资金闲置与举借债务并存等突出问题。另一方面,把好“工程关”,紧盯工程管理、竣工验收、造价咨询、结算审核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揭露了监管不到位、失职渎职、串通投标、采购程序不合规、工程投资不实、质量不达标等一系列问题,既查处了工程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又节约了大量财政资金,维护了经济安全。

聚焦生态效益,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这项工程是解决泰山区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保障南水北调干线水质、推进生态山东建设的重要抓手。为促进工程发挥生态效益、形成生态屏障,审计机关坚持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把监督检查水土保持、水源涵养与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矿山生态环境修复、采煤塌陷地治理、湿地保护等情况贯穿审计始终,通过现场勘察、设备监测等手段,反映和揭示了部分修复治理项目实际作用发挥不明显,部分造林项目、绿化工程因后续管护不到位而严重损坏或灭失,部分工程设施闲置或改变用途,难以发挥效益等问题。

(文章来源:大众网)

标签: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