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工业遗产 留住“工业乡愁”

2023-05-25 09:59:54

骤雨初歇,茶山云雾缭绕。在雅致的厂房和错落的连廊间,品味一杯英红新茶饮。1958年建成投产的英德红旗茶厂,是全国最早、最大的大叶茶制造厂,如今这份工业遗产俨然成为国潮风的标志性打卡地。

作为工业大省,广东有许多满载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的工业遗产。在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背景下,如何将工业遗产重塑为文化艺术、休闲消费的空间载体,为城市留下一抹“工业乡愁”?


(资料图片)

5月24日,全省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推进会暨广东省工业遗产授牌仪式在清远英德红旗茶厂举行。当天,清远英德红旗茶厂等10家单位获得省级工业遗产授牌。到2024年,广东将争取新增培育一批国家工业遗产和20个左右省级工业遗产,初步形成具有广东特色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体系。

●南方日报记者昌道励许宁宁焦莹

10家单位获省级工业遗产授牌

在英德红旗茶厂,富有时代特色的生产厂房,令人流连忘返。近年来,英德红旗茶厂围绕活化利用、创新英德红茶文化传承传播方式,开展了采茶、制作奶茶、擂茶以及帐篷营地、亲子游戏等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今年4月,英德红旗茶厂启动了“世界红茶技艺中心”建设,规划以红旗茶厂为核心征地,建设“一场八馆二十四坊”。“通过红茶技艺和艺术的充分融合,在活化国家工业文化遗产的基础上,集中引进展示世界红茶技艺,实现文化和产业双输出,提升英德红茶公共品牌影响力和产业链价值。”广州科德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剑良说。

重塑工业遗产撬动大产业,这是英德红旗茶厂探索的工业遗产活化利用与乡村振兴互促共融的生动实践。

活动当天,清远英德红旗茶厂、广州陈李济、佛山南风古灶、江门甘化厂、潮州抽纱生产楼等第一批工业遗产单位,以及广州番禺紫坭糖厂、茂名露天矿、甘竹滩发电站、潮州凤凰单丛茶、潮州冶炼厂等第二批工业遗产单位正式授牌。

根据规划,到2024年广东将争取新增培育一批国家工业遗产和20个左右省级工业遗产,确立一批保护利用的示范标杆项目,挖掘打造一批工业旅游资源项目、精品路线、知名品牌,初步形成具有广东特色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体系。

认定40条工业旅游精品线路

穿过艺术稻田、湖泊、微型加工厂、骑楼籺街……坐上茂名市茂南区金塘镇“油城墟”的观光小火车,沿途绿树繁花相伴,湛蓝的“好心湖”让人陶醉。

“油城墟”是茂名市“百墟千村振兴计划”中展现油城文化的重点建设项目。通过活化利用工业遗产——露天矿生态公园,金塘镇被打造成生态文化与工业文化相结合的乡村振兴示范点。

漫步于广州市番禺沙湾紫泥堂,苏式文化街、最美江景万吨仓、吸睛的涂鸦墙、矗立的大型烟囱,都成了“网红打卡点”。紫泥堂前身为原广东省最大规模蔗糖厂——广东省国营紫坭糖厂,老广州人耳熟能详的“含笑”牌白砂糖便产自这里。

通过对旧厂房的合理设计,重新规划、保留、活化和改造,利用历史人文景观、工业遗址等文化元素与当下文化旅游热潮相融合,旧糖厂变身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让童年的那份甜穿越了时光。2022年1月,紫泥堂文化创意园通过国家3A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工作。

从“三来一补”到“制造业当家”,岁月更迭间,广东制造业迎来了大发展。同时,广东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市场需求旺盛,工业旅游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近年来,广东开展工业旅游精品线路遴选认定,将工业旅游点与其他特色景观资源合理组合、串珠成链。目前,共认定两批40条工业旅游精品线路,每条线路均包含2个以上的工业旅游点。

据广东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近年来建立工业旅游培育资源库,2021年、2022年共入库5类178个工业旅游培育资源,广汽埃安工业旅游、陈李济中药文化园、汤臣倍健透明工厂、海天娅米的阳光城堡等一大批优秀项目入选。

将建立分级认定工作体系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的见证、工业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和工业大省,广东拥有大量珍贵的工业历史文化遗迹和物质资源。

随着时代的发展,产业不断迭代更新,一些传统产业或者生产模式已经被后续先进的产业、生产模式所替代。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各地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意识不强,部分工业遗存未得到有效保护。“目前我们正会同文旅、住建等部门,研究加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广东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说。

2020年以来,广东率先出台全国首个省级工业遗产保护管理制度——《关于广东省工业遗产的管理办法》,以及《广东省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专项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其中提出,利用5G、AR/VR等新技术,为工业生产建立起虚拟空间并进行3D还原,立体展现工业遗产的典型人物、历史故事。

“广东将建立起分级认定的工作体系,各地市、县区将尽快制定出台市级(县级)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广东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加大支持力度,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纳入文物保护、城乡建设等范围,重点加强工业遗产重大项目建设、保养维护、修缮利用等。

同时,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出台政策举措,加大对工业遗产的资金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领域,合理开发利用工业遗存。定期组织开展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培训,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和遗产所有权人(实际管理人)开展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业务能力。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标签: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