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视野】“胡萝卜”变“大棒” 监管规范存款无序竞争

2023-04-19 08:08:06

近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以下简称“《办法》”),在相关指标中新增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情况,且为扣分项。

分析人士指出,《办法》将有效遏制存款领域的无序竞争行为,带动存款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深入。


(资料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4月以来,已有多家中小银行调整人民币存款利率。浙商证券研报指出,根据《办法》,存款利率考核由“胡萝卜”变“大棒”;由于此次调整与银行的一季度揽储旺季错峰,给予各家银行较为充分的调整时间,预计城农商行存款成本有望下降,全国性银行存款增长压力有望改善。

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

《办法》考察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落实情况,引入了扣分项,是此次调整的重点。

根据《办法》,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合格审慎评估指标包括财务约束、定价能力、定价行为和定价影响等4个方面,包括定量和定性指标。在“定价行为”方面,2023年修订版新增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情况(扣分项)”,且是定量指标,若银行各关键期限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季度月均值较上年第二季度月均值调整幅度低于合意调整幅度,在“定价行为”得分基础上扣分。具体评分标准为:1年、2年、3年、5年期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加权平均利率降幅低于合意调整幅度的,每个期限扣5分。各期限加分累加计算,最多扣20分。

浙商证券研报指出,本次调整最核心变化在于新增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情况考核。该项目是“定价行为”中的扣分项,意味着存款利率考核调整由原来的“考核机制以激励为主”变成“新机制将引入惩罚措施”,现有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政策执行有望得到强化。

具体而言,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冯琳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分析,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由原来的“柔性机制”变为“刚性机制”,或者说由“自选动作”变为“规定动作”,2022年4月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明确规定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在推进存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对银行的指导是柔性的”,即银行可根据自身情况,参考市场利率变化,自主确定其存款利率的实际调整幅度,对于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及时高效的金融机构,人民银行给予适当激励,但没有规定罚则;对比之下,新机制强化了银行在吸收存款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当竞争行为,以及存款成本较行业平均的偏离情况,相关惩罚将直接影响到银行发行同业存单、大额存单等金融产品的权利。

谈及此次调整的背景,惠誉评级亚太区金融机构评级董事薛慧如指出,伴随着去年以来货币政策的边际放松,市场利率中枢逐步下移,大中型商业银行和部分地方银行两次下调存款利率,但是部分中小银行并未主动调整存款利率水平,存款过度竞争的现象仍然存在,《办法》旨在加强现有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执行。

存款利率下行将成趋势

《办法》出台后,存款利率是否会发生变化?

薛慧如认为,《办法》将有助于促进市场主体提高自主定价能力,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缓解银行存款成本上行和净息差收窄压力,但具体的存款利率调降幅度将取决于市场利率走势、存款竞争格局和银行自身负债管理策略。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认为,存款利率2023年或相对平稳,下行仍是大势所趋,2023年经济有所复苏,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的紧迫性不高,但银行普遍以量补价,使得贷款价格战激烈,贷款利率很难上行,考虑到存量贷款重定价等影响,2023年银行息差压力增大,控制存款成本成为当务之急,中小银行或有动力主动跟进下调存款利率。不过,考虑到老百姓的存款收益,短期内全国性银行进一步大幅下调存款利率的可能性不高。长期来看,存款利率下行是大势所趋。

从宏观面来看,冯琳认为,一方面,当前经济已转入回升过程,但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近期监管层反复要求“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提振经济内生增长动能,与此同时,当前银行净息差已处于历史低点,为了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银行将更多选择在负债端发力,其中适度降低存款利率是一个必然选择;另一方面,根据最新的金融数据测算,3月末居民储蓄存款同比增速达到18%,位于近十年来高点附近,存款市场供需平衡也为一些银行适度下调存款利率提供了空间;叠加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新机制出台,可以说接下来存款利率持续下调的主客观条件都已具备。

对银行而言,银河证券非银金融团队指出,《办法》出台后,银行息差压力有望进一步释放,为降低实体融资成本打开空间存款利率下调之后,银行息差压力有望实现缓解,降低资产端信贷成本动力增强。从目前上市银行披露的年报来看,多数银行存款成本刚性仍存,有一定的调降空间。考虑到当前贷款利率处于历史低点,持续大幅下行概率较低,后续空间预计仍旧来自存款端成本的压降。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标签: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