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70家险企去年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整体提升,但仍有这些不足

2023-04-12 17:14:43

在2022年“偿二代”二期实施首年的背景下,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管理的评估(下称“SARMRA”)情况是怎样的?

4月12日,银保监会公布了这一结果。从得分情况来看,70家参与2022年SARMRA现场评估的险企平均得分为77.44分,较之前评估上升1.41分,各类保险公司的平均分均有不同程度提升。


(相关资料图)

业内人士表示,经过了几年“偿二代”的建设,大部分保险公司目前在风险管理能力建设上均较之前有所进步。不过,银保监会仍然指出了部分险企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简单照搬监管规定、非标资产穿透管理薄弱等四方面不足。

SARMRA评分整体提升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要求与评估”(下称“SARMRA”)是“中国风险导向的保险偿付能力体系(偿二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管理水平、促进保险公司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监管工具。由于其评分高低与最低资本计算直接相关,最终将影响偿付能力充足率,因此备受行业重视。

银保监会信息显示,2022年,其对70家保险公司开展了SARMRA现场评估,其中产险公司27家,寿险公司31家,再保险公司8家,集团公司4家。

事实上,在2016年“偿二代”正式实施之时,监管就启动了SARMRA的首次正式全行业评估。在2018年进行评估之后,时隔三年,2021年SARMRA评估再次重启,30地银保监局对43家险企开展了评估。与此相比,今年的SARMRA现场评估范围大幅扩大。其中,人保集团、太保集团、平安保险集团和中华联合集团4家集团公司均为首次评估。

从评分结果看,2022年70家险企SARMRA评估平均得分为77.44分,较之前评估上升1.41分。其中80分以上的公司29家,占比41.4%,相较2021年43家险企中仅有5家得到80分以上的比例,41.4%的“优等生”比例显然高出不少;同时,70分到80分的公司34家,占比48.6%;70分以下的公司7家,占比10%。

根据“偿二代”规则,SARMRA评估由9个评估项目组成,分别是风险管理基础与环境、目标与工具,以及保险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七大风险管理能力。以上9项评分为细分项目评分,加总得到SARMRA评估总分。

在SARMRA评估中,80分似乎是一个“分水岭”,尽管银保监会在本次SARMRA评估情况通报中并未提及评分的最终影响,不过在2021年的通报中,银保监会表示,在43家险企中,5家80分以上的公司可少计提最低资本18.5亿元,会提高偿付能力充足率;38家80分以下公司需增提最低资本38.2亿元,会降低偿付能力充足率。

从行业看,2022年首次评估的保险集团表现最为优秀,其平均分达到80.37分,而产险公司、寿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的平均分分别为74.89分、78.7分、79.73分,较之前评估也均呈现评分上扬趋势,分别上升2.56分、0.1分和1.11分。而从单体公司来看,评分上升的也占到大多数。除了四家首次评估的保险集团之外,其余66家保险公司中评分上升的为40家,占比60.6%;评分下降的26家,占比39.4%。

银保监会表示,2022年SARMRA评估结果显示,保险公司不断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强化风险管理主体责任,在风险管理方面取得持续进步。保险公司普遍搭建了较为完整的风险管理架构,制定了较为全面的风险管理制度;多数公司风险管理工作机制较为合理,风险偏好体系符合自身情况。

事实上,去年的SARMRA评估也是在“偿二代”二期正式实施的背景下完成的。在“偿二代”二期中,SARMRA评估有了不少升级和变化,例如在评分中原本权重“六四开”的制度健全性评分和遵循有效性评分变为了“五五开”,以此提升风险管理最终效果的重要性;又如引入绝对分及针对不同类型险企的相对分等。

针对新的要求,不少险企在2022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就表示会启动偿付能力风险管理的升级工作,对标新规对公司制度进行全面指定和修订。

仍存四方面不足

尽管保险行业在2022年SARMRA评估中整体获得了评分提升,但银保监会表示,部分保险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银保监会列举了四大方面的问题:部分公司风险管理制度简单照搬监管规定,未能结合自身情况“因地制宜”;董事长、总经理对风险管理不够重视,风控部门人员不足;非标资产穿透管理薄弱,实质性穿透不到位;风险管理系统建设不到位,风险管理工具运用能力不强。

其中,管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不够重视及风险管理制度的照搬照抄模式化在2021年的评估结果中也被提及。一名资深保险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仍然有一些保险机构将“应试”思维放在了风险管理工作上,觉得建立完善的制度和人员配置更多是以满足合规要求、围绕评分为出发点,这一方面局限了风险管理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与监管初衷有一定的理解偏差。事实上,在“偿二代”监管环境下,相比监管评估结果,保险机构更应从实质上关注风险管理的影响和价值,重点思考如何将风险管理能力转化为机构竞争优势。

非标资产的穿透管理在“偿二代”下也是一大监管重点方向。今年1月,浙商财险、人保寿险等四家保险公司因为偿付能力数据不真实受到了银保监会的通报,其中多家险企均存在资产穿透不恰当的问题,例如安诚财险存在公募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债权投资计划2项投资资产未穿透计量风险;又如人保寿险某资管产品不满足豁免穿透条件,却在2022年2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列报为“豁免穿透的资产支持计划”,少计提最低资本2265.02万元。

根据2021年底发布的“偿二代”二期配套文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第12号: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要求与评估》要求,银保监会每三年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进行一次现场评估。同时,要求保险公司应当每年开展一次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自评估。银保监会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保险业功能监管和穿透式监管,督促保险公司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持续推动保险业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标签: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