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观点:人工智能带来颠覆式变革,AI时代我们准备好了吗?

2023-04-12 10:00:47
工人日报 发布时间:2023/4/12 9:47:00
选择字号:
人工智能带来颠覆式变革,AI时代我们准备好了吗?

 

最近一段时间,AI技术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人工智能领域的重磅产品“你方唱罢我登台”。先是ChatGPT惊艳亮相,随后谷歌公司推出聊天机器人“巴德”(Bard)的测试版本。在我国,百度已经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发布了初阶版本的文心一言;清华大学推出了支持中英双语的对话机器人ChatGLM;阿里大模型推出时间也越来越近。

这些产品引爆了人工智能的新突破,推动人工智能由弱人工智能升级到具有一定自主思维能力的生成式强人工智能阶段。不过,人工智能带来的颠覆式变革才刚刚开始。

绘制发展蓝图

当前,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成为全球人工智能新的前沿,并已在多个学科领域取得实效,未来五年有望成为突破性发展的关键窗口期。创造、开发和利用这些新技术的竞赛已在全球蓬勃展开。

在我国,为贯彻落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结合人工智能前沿发展趋势,近期,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启动了“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专项部署工作。该工作将紧密结合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等基础学科关键问题,围绕药物研发、基因研究、生物育种研发、新材料研发等重点领域科研需求,推进面向重大科学问题的人工智能模型和算法创新,发展一批针对典型科研领域的“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专用平台,布局前沿科技研发体系。

围绕汇聚人才与创新机制,科技部将支持更多数学、物理等科学领域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投身“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培养与汇聚跨学科研发队伍,并推动成立创新联合体,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共同推动解决癌症诊疗、应对气候危机等人类共同科学挑战。同时,要重视其发展过程中的科研伦理规范,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科技部将充分发挥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推进办公室的协调作用,整合项目、平台、人才等资源,形成推进的政策合力。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渗透性、扩散性和颠覆性强的特性,逐步构建以人工智能支撑基础和前沿科学研究的新模式,加速我国科学研究范式变革和能力提升。

在科技革命中走在前沿

近年来,我国多所高校、科研机构都在科学智能领域积极布局,国内企业也在投入巨大力量来推动科学智能发展和产业落地。全面布局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和培养科研团队,将人工智能方法、高性能计算与物理模型相结合,并已走在了国际前沿。

谈及“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专项部署工作,中科院院士、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院长、自然科学基金委“下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组长鄂维南作出这样的预判:“有可能推动我们在下一轮科技革命中走在前沿。”

鄂维南认为,我们正在迎来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很重要的一点是科学研究从“作坊”模式转变到“平台科研”模式。在科研活动中,存在很多共性,理论上用的物理模型和基本原理,是有限的、有共性的,研究中用的实验手段亦如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至今,能让我们将这些共性的工具串联起来,从整体角度看待科研,大幅提高科研效率。

“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既需要计算机、数据科学、材料、化学、生物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同时也需要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论构建和算法设计,是一个学科与知识体系大重构的过程。

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深势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张林峰认为,“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不同学科、不同背景的人们联系在一起。

我国布局“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将在哪些领域发力?

“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基础学科为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紧密结合这些基础学科关键问题,布局‘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前沿科技研发体系,是增强基础科学研究竞争力的重要保证。”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实施专家组组长、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徐波强调,只有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领域的知识深度结合,才能充分发掘人工智能加速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和知识发现的变革性潜力。

(原题:《AI时代,我们准备好了吗》)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script src="/html/js/share.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打印  发E-mail给: 
    
 

最近一段时间,AI技术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人工智能领域的重磅产品“你方唱罢我登台”。先是ChatGPT惊艳亮相,随后谷歌公司推出聊天机器人“巴德”(Bard)的测试版本。在我国,百度已经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发布了初阶版本的文心一言;清华大学推出了支持中英双语的对话机器人ChatGLM;阿里大模型推出时间也越来越近。

这些产品引爆了人工智能的新突破,推动人工智能由弱人工智能升级到具有一定自主思维能力的生成式强人工智能阶段。不过,人工智能带来的颠覆式变革才刚刚开始。


(资料图)

绘制发展蓝图

当前,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成为全球人工智能新的前沿,并已在多个学科领域取得实效,未来五年有望成为突破性发展的关键窗口期。创造、开发和利用这些新技术的竞赛已在全球蓬勃展开。

在我国,为贯彻落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结合人工智能前沿发展趋势,近期,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启动了“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专项部署工作。该工作将紧密结合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等基础学科关键问题,围绕药物研发、基因研究、生物育种研发、新材料研发等重点领域科研需求,推进面向重大科学问题的人工智能模型和算法创新,发展一批针对典型科研领域的“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专用平台,布局前沿科技研发体系。

围绕汇聚人才与创新机制,科技部将支持更多数学、物理等科学领域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投身“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培养与汇聚跨学科研发队伍,并推动成立创新联合体,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共同推动解决癌症诊疗、应对气候危机等人类共同科学挑战。同时,要重视其发展过程中的科研伦理规范,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科技部将充分发挥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推进办公室的协调作用,整合项目、平台、人才等资源,形成推进的政策合力。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渗透性、扩散性和颠覆性强的特性,逐步构建以人工智能支撑基础和前沿科学研究的新模式,加速我国科学研究范式变革和能力提升。

在科技革命中走在前沿

近年来,我国多所高校、科研机构都在科学智能领域积极布局,国内企业也在投入巨大力量来推动科学智能发展和产业落地。全面布局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和培养科研团队,将人工智能方法、高性能计算与物理模型相结合,并已走在了国际前沿。

谈及“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专项部署工作,中科院院士、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院长、自然科学基金委“下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组长鄂维南作出这样的预判:“有可能推动我们在下一轮科技革命中走在前沿。”

鄂维南认为,我们正在迎来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很重要的一点是科学研究从“作坊”模式转变到“平台科研”模式。在科研活动中,存在很多共性,理论上用的物理模型和基本原理,是有限的、有共性的,研究中用的实验手段亦如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至今,能让我们将这些共性的工具串联起来,从整体角度看待科研,大幅提高科研效率。

“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既需要计算机、数据科学、材料、化学、生物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同时也需要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论构建和算法设计,是一个学科与知识体系大重构的过程。

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深势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张林峰认为,“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不同学科、不同背景的人们联系在一起。

我国布局“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将在哪些领域发力?

“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基础学科为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紧密结合这些基础学科关键问题,布局‘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前沿科技研发体系,是增强基础科学研究竞争力的重要保证。”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实施专家组组长、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徐波强调,只有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领域的知识深度结合,才能充分发掘人工智能加速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和知识发现的变革性潜力。

(原题:《AI时代,我们准备好了吗》)

标签: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