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即将进入尾声。如果要为2022年中国车市拎出几个关键词,电动化是其中至为关键的一个。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年末岁尾,在造车新势力的角逐仍在继续、传统本土车企发力上攻的同时,一向被业内认为在电动化布局上较为缓慢的合资车企加快了排兵布阵、战略转型的步伐。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近期,包括上汽通用、马自达、北京现代、大众集团等合资车企不断加快电动化、智能化转型速度。
其中,在华处于合资车企的第二梯队的马自达近日宣布,计划在2030年前拿出1.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75.08亿元)投入汽车电气化进程中;到2030年为其生产的所有车辆配备电动化技术,纯电车型在其全球销量中的占比将从25%提高至40%。按照规划,2025~2027年,马自达将在电动化高速渗透的中国市场推出专属纯电车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上汽通用也在近日宣布将加快电动化转型。在中国市场,通用汽车宣布将于2025年底前推出超过15款基于奥特能平台的电动车型,并于明年推出全新软件平台,全面推进电动化与智能网联化。而在不久前,北京现代亦宣布正式启动“2025向新计划”,计划在2025年实现燃油车全面混动化,2023年推出专属EV车型,未来3年投放4~5款纯电车型。
在新能源汽车早期发展阶段的“缺位”,让合资车企的电动化转型倍感吃力。乘联会11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0月,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为3.9%,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为4.6%。
“对于合资品牌而言,其市场的拓展和产品力的提升是很艰难的,因为它们目前未能跻身‘第一阵营’,面对的竞争对手实力更为强大。不过,虽然合资车企在电动化上慢了半拍,但它们均已有了‘得新能源得天下’的认知,正在努力追赶。凭借它们在燃油车时代积累的设计、生产、销售等方面的积淀,以及目前新能源汽车相对更高的起点,合资企业追赶的速度不容小觑。”中国汽车市场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对记者表示。
市场份额下挫至3.9%
相对于自主品牌以及豪华品牌,曾经依靠燃油车称霸中国汽车市场的合资车企,在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存在感较低。电动化转型有待进一步推进,是合资车企面临的共同课题。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统计数据,2022年10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为30.2%,较2021年10月18.5%的渗透率提升11个百分点。2022年10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达52.9%;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为13.6%;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为4.6%。
从月度国内零售份额看,2022年10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为63%,同比增加2.1个百分点;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为3.9%,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新势力份额为11.4%,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特斯拉份额2.5%,下降1.2个百分点。可以看到,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存在感较弱。
记者注意到,在国内合资品牌推出的车型中,目前仅大众ID系列表现不俗。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统计数据,2022年1~10月,在国内新能源狭义乘用车厂商TOP15销量榜单中,一汽-大众累计交付8.1万辆,同比上涨62.7%,位列第14名;上汽大众累计交付7.2万辆,同比上涨61.8%,位列第15名。其中,在新能源SUVTOP15销量榜单中,仅有ID.4 CROZZ、ID.4 X两款合资车型跻身其中,分别为3.9万辆、2.8万辆,位于榜单第11名、第15名。
在日系阵营里,东风本田、广汽本田在今年4月、6月先后推出了全新纯电车型e:NS1、e:NP1,不过其销量成绩均不甚理想。记者从懂车帝获取的数据显示,10月,e:NS1的销量为297辆,今年交付以来的总销量为2432辆;10月,e:NP1的销量为629辆,今年交付以来的总销量为1908辆。丰田首款纯电车型bZ4X以及日产汽车Ariya(艾睿雅)虽均已上市,但未来表现还需时间检验。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合资企业大多持观望态度,从观望到入场,合资车企发力电动化、进行电动化转型的时间较晚,因此目前它们在新能源市场上乏善可陈,面临纯电动车积累不足、产业链不强,‘油改电’产品智能化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一位受访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合资车企欲突破当前的困境。要知道,新能源汽车赛道是一个有着蓬勃生命力的市场。
东方证券在其近期发布的研报中分析称,目前新能源汽车仍处于渗透率快速提升的阶段,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接近30%,其增量主要来自于对燃油车的替代。“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需求已经从政策、补贴驱动转变为对新能源车本身使用价值优势的认可。”
乘联会方面预计,2022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在650万辆左右,2023年可能突破840万辆。2023年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200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7%。
加速追赶
“上汽通用正不断加大战略投入,在去年宣布500亿人民币投入规划的基础上,新增200亿元,计划到2025年在电动化、智能网联化新技术领域的总投入将达700亿元,属于上汽通用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新未来正在到来。”近日,在“2022通用汽车科技展望日”活动上,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王永清对媒体记者表示,为保证充足的产能,目前除了位于上海浦东的奥特能工厂外,上汽通用位于武汉的奥特能工厂也将在2022年底投入生产。到2025年,上汽通用新能源车型产销将达到100万辆。
上汽通用的上述规划向外界释放了其进行电动化转型的决心。记者注意到,近期释放出电动化转型决心的合资车企还有一向被指“固执”“保守”的日系企业马自达。
日前,马自达宣布,将分三个阶段去实现新的电动化转型目标:第一阶段,到2025年,马自达将混动系统作为突破点并利用现有的多路径电动化技术生产产品;第二阶段,也就是2025~2027年,马自达将引入新的混合动力系统,并计划在此阶段后期逐步投放纯电车型,尤其是在电动化高速渗透的中国市场推出专属纯电车型,并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投放纯电车型;第三阶段,在2028~2030年全面推出纯电平台专属车型,并考虑加强在电池生产领域的投资。
虽然马自达宣布的电动化转型规划相较于同为日系车企的丰田、本田更为保守,但此番战略调整将对其在中国市场销量持续下滑、产品推出节奏慢等现状带来新的气象。
目前,长安马自达在售车型共有7款。根据乘联会发布的统计数据,2022年1~10月,其唯一的一款于2021年上市的纯电动车型CX-30 EV的销量仅为318辆。
除了上汽通用与马自达外,记者注意到,2022年11月以来,还有大众集团、本田汽车、北京现代等合资车企发力电动化转型。
11月5日,在第五届中国进出口博览会上,本田汽车旗下e:N品牌的第二款概念车e:N2Concept在上海迎来全球首秀。与此同时,本田中国高调地宣布,计划到2027年在华投放10款纯电车型。同样是在第五届中国进出口博览会上,大众集团宣布,至2024年,将携手在华合资伙伴,在电动出行领域共同投资约150亿欧元,全速推进电动化转型进程。到2030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旗下各品牌车型中,新能源汽车占比有望超过40%。
与此同时,近两年面临业绩增长压力的北京现代,也在急切地书写电动化转型新故事。
“我们要拥抱新能源,我们纯电品牌的首款车型将在明年推出,与此同时,我们也将在2025年之前推出3~5款新能源汽车,包括轿车和SUV车型。燃油车是我们的核心优势,从纯电动车产品来看我们也不差。”近日,北京现代营销事业本部副总经理戚晓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谈到,从2023年开始,北京现代会把现代汽车新能源方面的产品以及技术引入中国。
按照其上个月推出的“2025向新计划”,北京现代意欲成为合资品牌电动车市场的领头羊。
在国内电动车市场,造车新势力、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因起步早拥有了先发优势,相较而言,此前处于观望状态中的合资车企当下显得比较被动。而眼下,合资品牌纷纷加码电动化是因为其审时度势,意识到在电动化浪潮下,必须积极向智能化、电动化进行转型。
“在电动化方面,合资企业正在加速追赶。虽然它们在电动化转型上已经有所滞后,其对新能源产业链的打造整合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在当前较好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和制造环境下,合资品牌能够依托传统燃油车时代积累的技术积淀以及营销网络,快速推进新能源产品的市场化。与此同时,相较而言,合资企业更为完善的电动化体系规划也是其发力电动化转型的潜在优势之一。”上述受访业内人士对记者说道。
从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2023年集中发力新能源将成为汽车产业共同的选择。虽然合资车企目前在新能源赛道上仍然是“掉队”的一方,但对于那些敢于跨出转型这一步的合资车企而言,后发制人或也将成为一种可能。毕竟,新能源赛道上的博弈与比拼远未结束。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