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热闻】“家乡发展越来越好,我愿意回来”

2022-11-09 09:44:15

“现在家乡发展越来越好了。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梅江区人,我既感到自豪,也非常愿意回来参与其中。”

“乡村振兴战略让我感觉乡村大有潜力,未来可期,有无限可能。”


【资料图】

……

乡村要振兴离不开人,更离不开有知识的青年。

今年以来,梅江区在全市实施“青梅计划”的基础上,实施千名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计划,切实破解人口外流、人才外溢、农村基层干部储备不足、企业引才困难等问题。截至目前,已有近千名大学生参与该区81个行政村村级具体事务,力争年底实现一批大学毕业生留在梅江区,投身当地各项事业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何苑妮

通讯员钟兴明钟伟才

摸清底数

全面了解本地大学毕业生情况

在梅江区委组织部人才管理室的案头,摆放着大量人才工作相关资料,对于梅江区委组织部人才管理室主任冯晓微来说,今年是特别忙碌的一年。

“‘青梅计划’启动之后,梅江区组织策划了系列活动,迅速掀起宣贯热潮。同时,我们抢抓这一计划实施的契机,叠加实施千名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计划,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冯晓微说。

据了解,梅州地处粤北山区,长期以来受经济发展条件、交通区域环境、教育医疗资源等限制,难以吸引高层次的人才。近年来,梅江区多措并举,持续改善就业环境、提升人才政策吸引力,让更多青年在梅江区创业、就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经过认真研究后,今年6月梅江区印发《关于实施千名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计划的指导意见》,重点通过摸查建立一份大学毕业生名册、发放一张乡村振兴人才卡、安排一名镇村干部联络对接、提供一个本地锻炼岗位、制定一系列管理办法、使用一批优秀大学毕业生“六个一”措施,推动工作落地落实。

与此同时,梅江区创建镇村两级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微信群,定期推送政策优惠信息、招聘信息等,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联系。

“各镇(街道)结合疫苗接种、撂荒地复耕复种、房屋安全排查等日常工作,对辖区内各个行政村35周岁(特别优秀硕士以上毕业生可放宽至40周岁)以下大学毕业生(含应届和往届)进行摸底调查。各村分别建立账表卡册,充分了解掌握大学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工作动态和返乡工作意愿,切实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冯晓微告诉记者,目前梅江区已对全区2262名大学生情况进行摸查。

为进一步提高政策知晓率,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今年在“青梅计划”、梅江区千名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计划实施前后,梅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人员参加梅州市技师学院重点用工企业专场招聘会、嘉应学院2022届毕业生小型专场招聘会等活动,将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和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就业相关政策送进校园。

在进校园宣传过程中,梅江区人社局专门整理出梅江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补贴项目清单、梅江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补贴项目清单,现场发放宣传资料300份,让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更加直观、清楚了解梅江区毕业生就业创业相关优惠政策。

加强培养

让青年人才在基层一线成长

“小伙子,麻烦你帮我看看这个核酸码该怎么打开。”

“没问题,大姐。我在您的手机上截图了,检测时出示图片就行,这里有几个注意事项您还得了解一下……”

在金山街道月梅村党群服务中心,党建指导员钟裕国正帮助一位村民熟悉“粤核酸”操作,这是他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

钟裕国是一名“95后”,2017年从广州工商学院毕业后,一直在外地从事人力资源工作。他告诉记者,自己最初与基层工作结缘还要追溯到大学的寒暑假,“我在大学假期回家时会参与村里组织的一些志愿服务活动,在与群众沟通交流、碰到繁琐的基层事务时,我感觉自己很快就能适应。”

钟裕国坦言,自己是土生土长的月梅村西坑人,父母也非常支持他回家工作。于是他在今年5月辞了外地的工作,回到村里担任党群服务中心专职人员及党建指导员。“人力资源和基层工作的本质都是与人打交道,所以我此前的工作经历对于新的岗位有一定帮助,接下来还要不断学习,争取尽快熟悉村里的事务。”钟裕国说。

月梅村党总支书记张裕强表示,由于月梅村面积较小,缺乏产业支撑,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为店铺租金,未来的发展道路确实需要多听取年轻人的建议和思路。“以前村里组织一些志愿活动时,村里的大学生们非常踊跃积极,显示出很强的组织策划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乡村振兴非常需要这类青年人才。”张裕强说。

以金山街道为例,自梅江区千名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工作开展以来,共引进返乡大学生128人。此外,金山街道通过建立大学毕业生名册、优秀青年干部人才库以及村级年轻干部人才库,目前有10个村共储备大学毕业生人选776人。

根据《关于实施千名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计划的指导意见》,各镇(街道)可根据村(社区)工作需要和返乡大学毕业生的优势特长,采取设岗定责方式,设立党建指导员、乡村振兴组织员、美丽乡村建设员、重点工作助力员、乡风文明引导员5个岗位,鼓励大学毕业生利用寒暑假和周末时间,参与村级具体事务。

金山街道党工委委员、组织委员梁旦介绍,街道已获批梅州市就业见习基地,目前正招聘见习生,设置乡村振兴组织员、美丽乡村建设员等岗位。同时,街道将结合实际,对引进的返乡大学生纳入“青苗培育工程”,培养储备后备干部。对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推优入党,择优选聘为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专职人员,作为后备干部培养。

暖心服务

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帮助

未走进村里,悠扬的音乐声、浓郁的咖啡香已飘过来,让游人无不心旷神怡。在西阳镇筀竹村,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酒馆、咖啡馆、民宿等一批新兴业态纷纷入驻,这里俨然成为人们放松心情的世外桃源。

在该村党群服务中心一侧,一栋崭新的玻璃房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据筀竹村党支部书记李小龙介绍,这是村里引进的新项目,不久后将开办一家名为“晓庄”的教育机构。

走进玻璃房内部,装修工作正在进行。记者见到了年轻的机构负责人刘玲、杨清敏,她们一人来自梅州,一人来自湛江。

刘玲告诉记者,大学时自己和搭档均就读英语教育专业,毕业后便一起留在广州开办了“book约儿童”教育机构,“近两年回梅州游玩时,发现这里的农村变化很大,也是在无意中发现了筀竹的美丽风光,产生了回家乡创业、开办一家自然教育机构的想法。”

刘玲和杨清敏一致认为,近几年来,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都对自然教育、自然体验作出了明确部署,加上当前正实施“双减”政策,自然教育正处于风口,大有可为,于是两人决定新店主营方向从传统的教培机构转为自然教育机构。

提出这一想法后,刘玲得到了镇、村的大力支持。筀竹村迅速为项目协调解决土地等问题,该项目随之顺利落地,很快便进入实施建设阶段。刘玲表示,这一项目总投入100多万元,预计明年元旦前完成建设对外开放,建成后将主要开展自然教育课程及活动,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体验感受生态之美。

“西阳镇产业体系完善,近几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工业、农业、文旅产业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势头较好,这些产业发展壮大都需要年轻力量的补充。”西阳镇组织委员陈雅娟表示,“对有意愿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当地政府部门都会给予最大程度的专业帮助,全力提升办事效率,为他们扫除创业过程中的障碍。”

据统计,西阳镇对30个村(社区)35周岁以下大学毕业生(含应届和往届)进行摸底调查后,已掌握277名大学毕业生的基本情况,确认返乡就业、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共有107人,回村参与具体事务的大学毕业生58人。

暖心的服务,让创业者、求职者如沐春风。

根据相关人才政策,劳动者到梅江区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社会组织等就业,或到乡镇(街道)、村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就业时属于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并按规定缴纳6个月以上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即可获得每人5000元的就业补贴。此外,梅江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清单还包含社保补贴、基层就业补贴、高校毕业生基层岗位补贴等多项补贴政策,符合条件的均可申请。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做好人才政策落实、相关补贴发放等工作,同时加快推进人才驿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将服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的就业创业服务事项与平台进行融合,通过一站式平台为各类人才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梅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人才服务中心主任陈莉冬表示。

记者观察

让毕业返乡路

畅行无阻

2022年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新时代的乡村,将以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引资”“引智”、创业创新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才,大学生是其中的生力军,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产业现代化,延长农产品价值链条,提升农村文化品位的重要力量。

根据梅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年,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保持高位、大城市就业岗位日趋饱和,越来越多大学生选择在毕业后离开繁华的都市,回到梅江区就业,将创业目光聚焦到乡村。

深究其背后原因,会发现这并不是无可奈何的被动之举,而是顺应形势的主动选择。乡村期待更多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带来更多新的理念、模式和产业形态。

大学生返乡建设乡村正当其时,但也面临各种挑战。

以创业为例,大学生返乡创业首先面对的就是资金难题——创业初期资金少,筹资难度大。政府可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给予返乡创业者一定额度的资金支持,对返乡创业大学生“扶上马,送一程”。高校可以发挥桥梁作用,做好有返乡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和创投机构、创业孵化器的对接。金融机构可面向返乡创业大学生,提供优惠性贷款,降低贷款门槛。

此外,返乡创业大学生大多熟悉或掌握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对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新商业模式的理解和接受较快,这是其创业的优势所在。但与大中城市相比,乡村数字技术等硬件短板较多。

因此,在硬件建设上,地方政府也应主动作为。根据本地资源禀赋、创业领域等实际情况,为返乡创业大学生提供精准服务和支持,引导大学生利用新技术、新模式,主动解决制约乡村发展的问题,如农产品销售、农业机械化智能化。鼓励大学生将电商直播、智能农机、冷链物流等引入乡村,打造科技含量、生产效率更高的新型农业产业。

鼓励更多的大学生返乡创业,当地政府应该做足功课。除了政策刚需,还要用真心、付真情,切实转变人才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局面,吸引越来越多走出去的大学生回乡,汇聚强大的人才力量,使之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新引擎。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标签: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