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沪郊农民战高温保供市民菜篮子

2022-06-29 09:47:31


【资料图】

本报记者张仲超

烈日炎炎炙烤大地,在沪郊农村,眼下正是农作物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沪耕合作社自6月初便开始抢收200多亩大棚蔬菜,60多名工人每天要抢收近1800斤菜心、小青菜、辣椒等蔬菜,预计6月底全部收完。

目前,合作社抢收的大多数蔬菜经包装后销往叮咚买菜等线上平台,多余的蔬菜则销往上海市各大批发市场。该合作社还帮助周边小农户,托底销售农户产能过剩的蔬菜。

“7月起,我们大棚的土地就要开始‘坐月子’了。”沪耕合作社负责人介绍,大棚土地在高温天都要进行“闷棚”处理,这种方法不仅节约成本,而且更加环保,也大大增加了土地自身的恢复力,能够确保下一茬蔬菜的质量。

上海陆地蔬菜即将进入“断茬期”,素有“蘑菇小镇”之誉的廊下镇各大终年化生产的蘑菇基地便忙碌开了。6月起,上海联中食用菌合作社双孢菇的订单量翻倍式增长。其中,“联中1号”品牌双孢菇在上海市场占有率超过95%。蘑菇由于其自身特性,较难保鲜,因为订单量增加,合作社46个菇棚正处于满仓状态,260多名工人在流水线上日以继夜地操作,每天为盒马鲜生、联华超市、美团优选、叮咚买菜、拼多多等商超和一些蔬菜市场提供35吨左右的新鲜双孢菇。

廊下镇拥有“万亩粮田”,水稻田由于机械化程度高达90%以上,高温下的田间管理比起蔬菜大棚要简单得多。夏季是水稻快速生长时期,也是杂草横生的季节,杂草会与水稻争抢养分和水分,杂草过多也会遮挡田间的光照,对水稻正常生长造成影响。目前,沪耕合作社种植的3000多亩水稻,其中2800亩需要严格做好田间管理。一名工作人员可管理500亩水稻田,除了日常进行田间灌溉、将稻田水层控制在4厘米左右并按时巡查稻田以外,还要集中安排好时间节点,使用无人机对水稻田喷洒农药。

(文章来源:中国商报)

标签: 本报记者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