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界首市:“亩均论英雄”改革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2022-04-27 09:16:09

■ 孙刚安文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下,对于土地这种宝贵而有限资源的充分利用是地方政府面临的一道重大课题,特别是在实现 “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把有限的资源和空间集中到优质企业和项目中,通过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找到一条以最小的资源环境投入实现最大发展效益的路子――“亩均论英雄”。

今年2月份,安徽省界首市制定并发布了以 “亩均效益”为重点的政策文件――《界首市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实施方案》,围绕“3+3+X”评价指标体系实施评价,印发了《界首市2022年亩均效益评价工作要点》,明确提出2022年,实现低效企业亩均营业收入、亩均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提高10%以上,亩均税收1万元 (含)以下的低效企业提升转型率达30%以上。

2021年,围绕开展低效用地治理工作,界首市通过关停取缔、注资入股、分割转让、协议收回等方式,高效利用盘活提升低效闲置工业用地10余宗,累计占地150余亩。率先研究出台了 《界首市工业项目 “标准地”出让方案 (试行)》,阜阳市首块标准地在界首市挂牌出让,这意味着从源头上遏制低效用地,加快破解 “天花板”制约、消除 “成长的烦恼”。截至目前,按照省级以上开发区(高新区) “标准地”的标准予以整理后,已出让 “标准地”4宗,面积达100余亩,为优质企业和优势项目腾出了发展空间,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这些都体现了亩均效益指挥棒作用,也因此涌现出了一批亩均效益好的企业。

安徽华铂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为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司以废旧蓄电池的回收、加工为主导产业,主要产品有粗铅、电解铅、精铅、合金铅、ABS塑料等,是全国生产规模最大的再生铅加工企业。

今年以来,虽有疫情搅扰,但企业 “赶工增产”的积极性并未受影响。在华铂科技的生产线上,当1吨重的废旧铅蓄电池被投入再生铅回收生产线后,经过多道工序,近630公斤再生铅、100公斤硫酸、70公斤聚丙烯塑料“脱胎而出”,全部可以用于生产新的蓄电池,实现输入一个旧电池,经过绿色环保无害化处理,输出一个新电池。主材料铅的综合回收率在99.3%以上,资源综合利用率在99%以上,几乎把废旧电池 “吃干榨尽”。

围绕铅电池回收利用,华铂科技先后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安徽省产业创新中心、安徽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省级智能工厂等多项荣誉称号。目前,华铂科技废旧铅蓄电池年处理能力达120万吨,年产再生铅能力达60万吨。公司主持或参与制定了 《再生铅和铅合金锭》 《再生铅生产废水处理回用技术规范X再生铅废气处理技术规范》等3项国家标准,发布 《电解铅锭》 《合金铅锭》等10项企业标准,自主研发了再生铅超大型富氧侧吹还原炉、铅栅低温熔铸系统等绿色关键技术,成为名副其实的再生铅领域的行业“领头羊”。

公司在发展壮大过程中注重通过绿色化改造提高亩均效益水平,2019年,华铂科技“废旧铅蓄电池全组分清洁高效利用成套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示范项目”,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1年,公司实现产值147.8亿元,扣除奖补返还后实际上缴税金超过3亿元,亩均税收超过70万元,这一定程度上归功于企业长期以来植根的 “亩均效益”意识,走上转型增效的路子。

位于界首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城科技园的安徽凤杰金属资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专门从事绿色循环废金属回收再利用,是皖北唯一一家环保型废旧农机回收拆解、加工的企业。主要从事废旧电机、农用机械、五金电器的拆解、回收、研发再利用以及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销售,加工成为新型炼钢炉料。近年来,公司通过技术引进、技术改造、自主研发、产学研协作、人才引入等形成了一套国内先进的废旧电机、机械家电拆解工艺,年回收拆解30000辆以上报废机动车。2021年,在不到60亩的土地使用面积上实现了产值24.9亿元、税收2.19亿元,亩均税收超过300万元,也让其成为界首工业企业中 “亩均效益”的佼佼者。

纵观界首市工业企业中,不少亩均优等生都出自于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折射出在面临土地要素日益短缺和工业持续发展的矛盾时,用 “亩均论英雄”这根 “指挥棒”,对招引项目划上 “亩产投入、亩产税收”杠杠和最低的耗能、最少的排污的“红线”,将资源要素腾给低能耗、高产出的项目,让有限的土地资源产出更高的效益。

不久前制订印发的 《界首市发展六大新兴产业实施方案》,明确了将倾力培育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材料、智能装备和电子信息、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梳理13条产业链,建立了产业链长制,为产业发展实施精准服务。

界首市经信局负责人说:“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统筹推进亩均效益评价工作,通过‘政策培育+精准服务’模式,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为企业 ‘画像’、为行业 ‘把脉’、为园区 ‘体检’,让 ‘亩均论英雄’深入到每一位企业家的内心,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释放新动能。”

(文章来源:中国工业报)

标签: 亩均论英雄 转型升级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