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瞰北辰 | 西堤头镇刘快庄村唱响乡村振兴“新农歌”

2022-04-20 16:52:34

天津北方网讯:惊蛰过后,春意渐浓,津郊大地农田内外,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

“这几年村里发展越来越好了,家门口建起了公园、运动场、菜市场,看病有医保和二次报销,年底家家能分红,闲暇时候散散步、跳跳广场舞,咱老百姓可享福了!”在北辰区西堤头镇刘快庄村的健身公园里,村里的老人和孩子们正乐享着属于他们的美好时光。

村集体经济的“家底”不断殷实,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村居环境与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这座位于东丽、北辰、宁河三区交汇处的村庄里,乡村振兴的脚步越来越稳。

产业发展夯实振兴基础

3月初,随着春回大地,刘快庄村也开启了春耕春种的农忙模式。在村东头的初芯家庭农场,新建的高标准蔬菜钢架拱棚拔地而起,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铺设管道、焊接骨架。大棚里,潮润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农户们正热火朝天地忙着翻土、起垄、犁地、施肥,再过些日子,这里就会种上洋白菜、菜花、叶菜、香瓜等大棚作物。

“初芯家庭农场196个大棚占地344亩,还有425亩的稻田用于发展稻田蟹混养,目前共投入了500多万元,预计可以解决6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农场负责人陈建东是一名返乡创业的实干者,这几年他深切感受到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大有可为,立志要在村里打造堤头现代农业的示范和样板,造福家乡父老乡亲。

从2020年开始,陈建东承包了村里因周边建设道路而闲置的农田,致力于打造以稻蟹混养、果树栽植和设施农业为主的家庭农场。在改良土质、调整水系布局后,农场开始种植水稻,养殖稻田蟹,渐渐形成了水稻护蟹,蟹吃虫、草,蟹粪便肥田的生态立体农业模式,整个种植过程无农药、无化学合成肥,生态环保。2021年秋,首年水稻产量达到12.5万公斤,稻田蟹产量达2500公斤。为了回馈村民,陈建东特意为每户免费发放了一袋自家稻田出产的大米,与乡亲们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乡村振兴尤其是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诸多益处。初芯家庭农场的建设不断把企业聚拢起来,把产业串联起来,把农户带动起来,唱响了堤头乡村振兴的“新农歌”。“未来我们将对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将农业功能向经济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等方面拓展,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陈建东满怀憧憬地告诉记者。

近年来,刘快庄村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有效盘活集体资产资源要素,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收入,充分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2021年,村集体收入突破4000万元,在全镇率先实现了股民收益兑现,让全体股民第一次收到股份合作制所带来的切实红利。“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围绕三产融合路径,在产业发展上迈出新步伐,确保让全体村民享受到更多村庄发展红利。”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宝来对此信心满怀。

美丽村貌扮靓发展底色

漫步刘快庄村,道路宽敞整洁,房屋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的花草树木悄悄抽枝发芽;村里既有设施完备、充满现代气息的休闲健身公园、七人制足球场、综合体育公园、老年活动中心等文化休闲康健场所,也很好地留存着老水塔、村碑和仿古建筑牌坊等记录乡愁的怀旧元素,村民生活悠闲自得,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呈现在记者眼前。

“我们村能够从过去村民口中的‘信访村’‘癌症村’,一步步变为今天的和谐村、美丽村、‘五星村’,成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乡村治理示范村,着实不容易。”张宝来向记者坦言。

上世纪90年代的刘快庄村为了发展经济,曾走过一段粗放经营的路子,成为化工企业的聚集地,结果以环境污染破坏为代价,欠下了一笔不小的“生态账”。经过持续不懈的村庄环境整治与产业转型发展,这些年村里的田园生态与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笼罩在村民心头多年的阴霾烟消云散,大伙儿的眉头也终于舒展开了。

从摆脱脏乱差到追求乡村美,实现的是一个“质”的飞跃。2021年,村“两委”在人居环境整治上下真功,在基础设施完善上努力实现向美丽乡村迈进——顺利完成了村里主干道和部分支路的道路翻新硬化工程,实现了村庄道路100%硬化;相继完成雨水管网、污水管网及户厕改造工程,彻底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暴雨排涝问题;集中对致富路两侧的路沿石及绿化带进行更新,修复沿街老旧破损台阶,打通永川小区河边公园道路,为村民开辟出一条新的休闲观光步道。除此之外,村里还投资20余万元改建老年活动中心,投资28万元建成村北体育公园水循环工程,不断完善体育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兴建7人制足球场,增加了400米塑胶健身步道和60套健身器材,村里的各项文体活动得以蓬勃开展。

“这些智能健身器材都是‘太阳能’的,运动过后通过触摸感应装置,能够检测出心率、消耗能量等具体指标,多先进!还有公园里的儿童游乐器械、塑胶步道,足球场、运动场,这些过去只能在城里见到,现在我们村都有了!”村民陈武亮喜滋滋地说道。

“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现在村里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了,男女老少茶余饭后都有了好去处,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就是对村里发展最好的肯定。”张宝来由衷地说。

文明乡风沁润村民心田

随着村庄环境和村容村貌的提升,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凝心聚力共建美好文明乡村的理念,已经潜移默化地成为刘快庄村村民的共识。

在农村地区,人们格外重视人情往来,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陋习一度让村民有苦难言。“婚丧嫁娶时常有,礼金月月随不完。场面排场搞攀比,铺张浪费处处见。婚后欠债节节高,辛辛苦苦慢慢还……”几年前,西堤头镇还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但如今这里已不见搞排场、好攀比的吃喝宴请,移风易俗、简办红白事的文明新风沁润乡村。

作为镇里推行红白理事会制度的首批试点村,刘快庄村积极响应上级号召,通过给村民下发“明白纸”,明文规定摆宴时间、餐饮标准和穿孝服条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取消鲜花篮等一系列举措,村里的婚丧之风悄然发生了变化。

张宝来给记者粗略算了一笔账:以前村民办红白事的包桌费用,每桌至少在1000元以上。现在按村规民约来办,办喜事每桌不超过600元,办丧事不超过300元。丧事禁烧纸钱冥币、不摆放花圈,由红白理事会成员登门拜访,主动帮忙操持。对依规办事的村民,村里给予奖励,对于违反规定的,从村民福利中扣除相应金额。红白理事会制度推行以来,大大减轻了村民的人情负担,尽管村里每年在这方面的经费投入增加了二三十万元,但每年能为村民节约支出800多万元。

“接下来,我们还将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上持续发力,在乡村治理中积极推进积分制,发挥它在规范村民行为、弘扬文明新风上的引导和约束作用,结合党员管理的规范化和《刘快庄村村民自治章程》《红白理事会章程》的实施,将各项要求进行量化赋值,定期考核,以村内菜市场购物代金券的形式对村民进行积分奖励,在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程度、保持村庄良好环境的同时,增加菜市场的客源和商贩的经济收入。” 张宝来介绍说。

记者手记

走在乡村田野,目之所及皆是风景,皆是笑容。以刘快庄村的发展变化为缩影,我们清晰地看到,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谋篇布局,农业高质高效能力稳步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格局加快构建,农民富裕富足程度变化喜人,城乡差距不断缩小,一条围绕乡村振兴加速上行的“幸福曲线”越发清晰。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之年,天津将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粮食安全上勇担责、产业发展上求突破、乡村建设上稳起步、乡村治理上再深化,以“三美四乡”建设成果兑现“一切为了人民”的庄严承诺,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

(文章来源:微北辰)

标签: 乡村振兴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