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 早春之风正在吹

2022-02-28 06:01:45

“张家口模式”可以看作氢能发展的探路样本之一。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测算,到2030年,中国氢气需求将从目前的2000万吨达到3500万吨,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由不到3%提升至5%;到2050年,氢能将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至少达到10%,氢气需求接近6000万吨,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

虽然市场前景广阔,但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在调研中发现,要真正实现氢能产业发展,不仅取决于示范应用,还取决于顶层政策、经济效益、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等不同因素的牵制。

对于企业来说,首要是技术破题难度。清华大学汽车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王英(化名)介绍,从此前五部委发布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考核评价规则》来看,目标包括在电堆、膜电极、质子交换膜、碳纸、催化剂、双极板、氢气循环系统、空气压缩机等燃料电池八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上的突破。目前中国的氢能产业,整体依然处于经历技术研发向产业培育和商业化过渡发展的起步期。

张家口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龚兴军对记者坦陈,“通过未来四年的应用示范,燃料电池技术必然将更为成熟,产品技术迭代将加速,也为未来产品价格大幅降低和商业化运作打下基础。但是这个过程的实现并不容易。”

龚兴军所在的张家口氢能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的是在国际上都比较少见的风冷技术,并且是国内唯一氢燃料风冷企业。这一技术的优势在于结构简单,并且可以快速降低成本。按照公司预计,两年内风冷汽车能够做到价格10万元以内,从而使氢燃料发电系统更快普及。

但龚兴军指出,目前公司运营资金全部由股东自行出资,初始阶段还没有进行外部融资。由于条件简陋,公司模拟风沙潮湿等,就全部是在公司办公区所搭建的简易帐篷里做测试。公司虽然已经建立了相关产线,但是由于下游应用未起,距离产能上满也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王英认为,从政策、渗透率、技术和场景等不同层面比较的话,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目前所处阶段,仅与2010年阶段的纯电汽车相似。以技术和场景为例,目前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以商用车为主,乘用车暂时没有实现市场化和量产化,政策的推广优先发力于公交车、重卡和物流车等商用车应用领域,这一发展模式与纯电汽车在2010年前后的时间点比较相似。

技术破题的难点之一就在于零部件。无论任何技术路线的汽车,在产业内通常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汽车不赚钱,赚钱的是零部件。这也是包括富士康和立讯精密等A股公司相继从手机产业链向汽车产业链迁移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而演绎着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工业能力迁移。王英认为,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中国汽车产业可能是真正弯道超车的机会所在,另一方面也折射出自主研发和创新的挑战。

技术难题有待持续破解,必然会给产业商业化带来牵绊。华南地区有采购商向记者介绍,由于整体仍处于“吃螃蟹”阶段,自己采购不仅要求整车厂的质保承诺,标书内还要附上相关配套厂家的质保承诺函,比如燃料电池的质保承诺等,以最大限度降低自身采购风险。

中游如何降低成本也是难题之一。王英表示,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加氢站供氢量小,氢气储运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加氢、运氢、加注等整个环节的成本较高,导致氢气终端价格偏高。“按照业内预估,氢气的终端价格大概在30元每公斤时,燃料电池车的使用成本将与目前的柴油车、汽油车相当,届时氢能产业能够进入到良好的市场化运作状态。从目前来看,类似张家口这样借助资源优势实现成本降低的案例不算多。”

张家口发改委高技术处处长尹旭光分析,氢能利用是一个大的产业链,并非一个领域、一个企业能够完全解决的,需要多方合作;只有把上下游打通,成本、设施等困扰行业发展的问题才能得到系统解决。

记者调研结束之际,张家口早春之风依然侵肌。氢能发展,会成为长周期的风口,还是阶段性的阵风,仍有待所有参与者给出答案。不过,逐渐消融的冰雪表明,春天确实已经到了。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标签: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