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川之畔,魅力安宁,奋勇争先,担当跨越,领跑发展,成就斐然。
回首过去五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安宁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安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安宁市政协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下,在安宁市48.38万人民共同努力下,安宁市政府圆满完成既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书写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分答卷。展望今后五年,作为昆明现代工业基地、滇中新区产业核心区,安宁市将抓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乘势而上、守正创新,深入实施“大赶考”,开创新时代跨越发展新局面,努力闯出一条安宁争当表率、争做标兵的新路子。
辉煌成就高质量发展成底色
过去五年,安宁综合实力领跑全省,连续3年上榜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排名逐年晋位。连续3年位居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前列。荣登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十强县(市)。成功创建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并以西部第一、全国第八的成绩通过复查,受到中央文明办通报表扬。
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工业总产值从401亿元增至1083亿元。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公铁联运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大宗平台商品交易额达1000亿元,万达广场等一批国内知名商业综合体落户安宁。接待游客33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5亿元,温泉摩崖石刻群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昆明网球公开赛等赛事影响力持续扩大,“云南滇西旅游第一站、昆明康养休闲首选地”品牌越做越响。
发展动能更加充足。签约招商引资项目455个,到位内资1155亿元、外资2亿美元。实施305个重大投资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31亿元。中石油云南石化累计炼油4498万吨。昆钢环保搬迁转型升级项目二期建成、本部永久关停。祥丰集团位列2021年云南省非公企业100强第11位;梦云南国际康养度假区等28个商业综合体和文旅项目建成运营。
城市面貌大为改观。“一主两辅”城市格局初步形成,主城建成区面积增至37.3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82%。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实施7个片区城市更新改造,创建为云南省首批“美丽县城”。城乡保洁常态长效,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成区城市公厕覆盖率达8座/平方公里。积极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公园城市建设,“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成为安宁特有的城市风景。
乡村振兴成果丰硕。开展三期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实施119个乡村振兴项目,启动16个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打造100个美丽宜居乡村。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花卉产业园、乡村振兴示范园建设全面加速,获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乡村治理能力不断提升,被确定为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市)。
绿水青山底色更浓。实施钢铁、火电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年攻坚行动,螳螂川青龙峡断面近20年来首次达标。中央第一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销号清零,第二轮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创建成为云南省生态文明市。
幸福指数明显提升。民生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保持在75%以上,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国家卫生乡镇全覆盖,列为云南省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县(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五级联通,审批时限平均压缩90%以上。
奋斗征程争当排头兵谋跨越
今后五年总体要求:
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推进“工业立市”“昆安融城”“共同富裕”“生态优先”四大战略,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西线经济走廊、滇中最美绿城、中国西部县域高质量发展标兵,争当全省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主要奋斗目标:
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0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7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000亿元,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12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00亿元,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61000元、32000元,成为全省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增进民生福祉、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综合实力跃居西部前三,进入全国经济百强县70强。
具体部署:
实施“工业立市”战略,争当全省产业发展排头兵。实施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三年(2022—2024)攻坚行动计划,到2025年,成为全省营商环境排头兵。实施“工业立市”五年行动计划,聚焦绿色石化、有色黑色冶炼和压延、绿色新能源电池材料3个产业,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围绕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和环保产业延链强链补链,形成3条千亿级优势产业链、5条百亿级新兴产业链。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2500亿元。
实施“昆安融城”战略,争当全省城乡建设排头兵。主动融入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到2025年,成为昆明向西开放门户。城市建成区面积达7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超过85%,持续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打通对外、对内交通瓶颈。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巩固提升全国城乡融合试验区建设成果。加强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实施“共同富裕”战略,争当全省增进民生福祉排头兵。到202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美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以上,小学、初中毛入学率达100%。全市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年。创建成为云南省首批健康城市。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建设成为有温度、有质感的幸福宜居安宁。
实施“生态优先”战略,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推进石化、冶金、磷盐化工等工业“三废”循环利用;加强螳螂川等9条河流流域治理,加快城镇污水管网配套建设,确保国控、省考、市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大“五采区”生态治理力度,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到2025年,空气优良率稳定保持在99%以上,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森林覆盖率达54.3%,美丽安宁建设极具成效,成为生态宜居的滇中最美绿城,创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2021年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05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3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0%。
●获评中国工业百强县、2021年全国化工潜力园区十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83亿元,兑现产业扶持资金4.3亿元。
●71个招商引资项目签约落地,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内资175亿元、外资5824万美元。
●获评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3个城市公园和30个口袋公园建成投用。
●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4000套。
●为11.2万户居民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建设高标准农田6800亩,11个本土农产品入选云南省“绿色食品牌”品牌目录。提升改造农村公路35条。
●完成农民职业技能培训11474人次。
●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稳居昆明市第一。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60天以上。
●完成矿山生态修复1600亩,完成林业生态建设11.54万亩。
●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4507个。
●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2250个。
●为16.97万户籍人口开展免费体检并建立健康电子档案。
●新增市场主体7813户,新增高新企业23家,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示范县。
2022年
安宁市政府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主要经济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
●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7%。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安宁今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着力推动转型升级,加快推进“2+1+5”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全力打造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争取昆明国际医疗健康城落户安宁。
●着力抓好项目建设,提高用地、基础配套等要素保障强度,全年引进10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个,50亿元以上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打造云南省营商环境最优县(市)。
●着力统筹城市建管,提升主城功能品质,助推职教太平双翼齐飞,积极推进“昆安融城”发展。
●着力加快乡村振兴,投入1亿元资金专项用于农业产业扶持,积极争取2亿元资金专项用于南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盘活资产、招才引智,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年内单位GDP能耗下降3%,争创省级绿色低碳产业园区,不断强化生态环境治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新增就业岗位1万个。新增1亿元专项教育发展资金,增加公办学位5000个。持续推进紧密型医共体改革,全面完成户籍人口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发放救助资金4000万元以上,实现救助困难人群兜底保障全覆盖。
●着力筑牢安全防线,严守疫情防控底线、粮食安全生命线、金融风险高压线、安全生产红线、社会稳定平安线。
●着力加强自身建设,打造法治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
(文章来源: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