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万亿级餐饮市场?资本“跑马圈地”预制菜行业

2022-01-11 11:57:59

“距离春节还有二十天左右,我们家的年夜饭差不多做好哩!”1月8日,在合肥工作的刘女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很多人会疑惑,怎么这么早就将年夜饭做好了?其实,这要“归功”于去年逐渐风靡的预制菜。方便快捷、品类多、味道不错,预制菜的这些特点,都戳中了当代年轻人的需求痛点,解决了都市打工族美味、营养、快捷的就餐需求。

随着预制菜消费市场的升温,资本市场对这一餐饮新“风口”也在不断加持。继2021年味知香、千味央厨先后上市后,又一家水产品预制菜企业鲜美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拟冲刺沪市主板。近日,鲜美来已递交招股书,如果进展顺利,鲜美来将成为“水产预制菜第一股”。

资本“跑马圈地”的背后,是一个未来的万亿级赛道。

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约2445亿元。2021年中国预制菜行业规模预估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8.1%,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保持20%左右的增长率高速增长,2023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5165亿元,未来6到7年我国预制菜行业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餐饮市场”。

预制菜站上资本“风口”

简单而言,预制菜就是针对家宴大菜制菜程序繁杂特点,运用现代标准化流水作业,对菜品原料进行前期准备工作,简化制作步骤,经过卫生、科学包装,再通过加热或蒸炒等方式,变成能直接食用的便捷菜品。近年来,在宅经济、一人食、疫情催化等因素影响下,预制菜受到越来越多都市年轻人的热捧。

2021年双十一期间,预制菜成为各家电商平台的销售爆款,成交额同比增长近2倍。如今,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美团买菜等新兴电商平台上,预制菜的种类越来越多,而且还上线了预制菜品牌。来自美团的数据显示,2021年预制菜比2020年订单量涨幅超50%。

谈及预制菜火爆的原因,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随着餐饮企业标准化和工业化的提高,以及当代年轻人宅文化、一人食等潮流的兴起,预制菜的需求不断扩大。”

预制菜销量大增的背后,是企业对这一餐饮新市场的积极布局。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显示,国内已有超过74%的连锁餐饮企业自建了中央厨房,其中超过半数的餐饮品牌在研发标准化成品及半成品。

与此同时,预制菜也逐渐受到资本的青睐。去年4月,被称为“预制菜第一股”的味知香登陆A股上市,2021年前三季度,味知香实现营收5.7亿元,同比增长23.72%。同年9月,千味央厨上市,主要业务为向B端供应速食、预制米面食材。

据统计,目前A股与预制菜相关的上市公司共有19家,其中有专门的预制菜企业,也有大型餐饮企业、食品供应链企业等。三全食品、福成股份、国联水产、步步高、同庆楼、广州酒家、龙大肉食等上市公司纷纷切入预制菜市场。

对于预制菜行业的发展,上市公司国联水产1月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2020年预制菜营业收入规模7.3亿元,未来在预制菜方面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另一方面,面对预制菜广阔的市场潜力,国内一些省份也明确表示要加快发展这一产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发现,其中美食大省广东对这一细分行业的扶持力度最大。

去年12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启动“双节”营销工作,将预制菜列为广东农产品“双节”营销的重点产品。广东提出,要打造预制菜高地,助推广东预制菜走向世界。此前,广东省召开了预制菜产业发展大会,发布了预制菜产业发展10条措施、18项关键技术成果等多种鼓励措施。

广东预制菜发展水平位于全国首位,数据显示,广东目前拥有预制菜企业5300多家,约占全国企业总数量的7.5%。广东具备充足的原料供应、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庞大的市场和强大消费能力等优势,为打造预制菜品牌提供了坚实基础。

标准缺失与物流痛点

根据机构的预测,未来几年,国内预制菜市场将呈现高速发展态势。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处于行业发展初期的预制菜市场,还面临诸多痛点和难题亟待解决。

安信证券发布的研报称,近70%以上的预制菜加工企业仍处于小、弱、散的状态,不少是个体工商户和作坊式的生产加工模式,没有形成较为完备的商业经营模式。因此,目前行业整体集中度较低,仍旧处在蓝海竞争,尚未出现全国性的龙头企业。

另一方面,预制菜一般是标准化的配菜,一旦标准化就意味着口味“千篇一律”。并且因为技术问题,很多预制菜会通过高盐高油来延长保质期,这与很多消费者的健康饮食理念相悖。

食品安全问题也是很多消费者关注的焦点。虽然预制菜能够高效便捷地满足人们的餐饮需求,但预制菜进入更多寻常百姓家时,如何杜绝食品安全隐患,成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朱丹蓬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预制菜行业的痛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目前还没有国家标准,标准的缺失不利于行业的规范发展;二是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还不高,可能认为预制菜的食材不新鲜,容易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另外,因为各地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不同,很多预制菜企业带有明显的地域属性。如果要实现跨区域经营,除了考虑产品、口味本身的接受度,还要考虑运输成本的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在行业发展初期,预制菜企业受限于冷链物流和速冻技术的短板,面临着成本高、区域局限性大等难题。随着国产冷链运输能力、速冻设备性能的快速提升,预制菜行业面临的这一难题才能逐渐得到解决。

“当然,也不能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而否定预制菜的发展潜力,只是说在新的‘风口’出现之时,企业应该有更为全面的考虑和布局。”朱丹蓬表示,随着年轻人消费习惯的改变,市场对预制菜的接受度也会越来越高,未来产业端如何匹配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破解行业发展短板和痛点,是所以预制菜企业需要面临的重要命题。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标签: 餐饮市场 跑马圈地 行业 资本 春节 合肥 工作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