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26亿元个贷不良“包袱”集中甩卖 这些难点仍存

2021-12-30 23:08:03

12月以来,5家银行“上新”15个个贷不良转让项目,未偿本息总额合计超过26亿元。

自今年年初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试点“开闸”以来,个贷不良批量转让业务总体仍处于摸索阶段,多数银行均采取“小包演练”的策略。专家认为,定价机制尚不成熟、受让方处置能力有待提升等是当前这一市场面临的主要难点。

5家银行“上新”个贷不良资产包

临近年底,个贷不良转让市场有些热闹。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有限公司信息显示,12月以来,平安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邮储银行和中信银行等5家银行合计挂出了15则个人不良贷款转让公告。

据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统计,12月以来上新的个贷不良资产包有9个来自平安银行,未偿本息总额均过亿,其中有三个资产包未偿本息总额超过4亿元。

今年以来,平安银行已累计推出22个个贷不良资产包。平安银行副行长郭世邦表示,个贷批量转让政策试点能让平安银行对个贷不良进行批量出清,快速收回被长期占用的资金,并将资金投放到最需要的行业、地区和群体当中,更好从消费端发力服务实体经济。

自今年年初单户对公不良贷款转让和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试点开展以来,各市场参与主体加速入场。银登中心信息显示,截至12月24日,已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机构数量达539个。其中,出让方包括6大国有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受让方涵盖五大全国性资产管理公司(AMC)及其各地分公司、49家地方AMC以及5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定价难点仍存

专家表示,个贷不良转让市场潜力巨大。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过去几年,银行零售转型力度很大,使得个贷在银行贷款结构中的占比显著上升,个贷不良贷款的量也相应有所增加。与此同时,个贷不良风险也有逐渐暴露的趋势,一方面是一些后发的银行对零售业务拓展力度加大,导致客户下沉,风险上升;另一方面,受经济波动以及疫情影响,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个贷不良还可能继续上升。

个贷不良转让是一个新兴市场,目前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市场发展看,还处于初期的探索实践阶段。从今年以来推出的资产包来看,多数银行仍以“小包演练”为主。

对于目前个贷不良转让市场发展的痛点,多位专家均提到了定价难问题。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杜阳表示,此前个贷不良批量转让不被允许,相关定价模型以及定价机制缺少经验借鉴。试点主要针对信用类个人不良贷款,具有规模大且分散、现金流稳定性不高等特点,难以形成有效预测。

“自今年2月首笔个人经营类信用不良贷款转让公告发布以来,交易溢价波动剧烈,最高达到了近200%的水平。”杜阳称,虽然随着转让市场供需双方逐步稳定以及定价机制逐步完善,波动水平明显降低,但是仍然反映出当前市场还不成熟,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顾虑,进而导致推出的资产包标的较小。

除此之外,资产管理公司(AMC)的处置能力也有待提升。国厚资产相关业务人士表示,此前AMC长期深耕对公业务,缺乏个贷领域业务开展经验,个贷资产包的评估及尽调、个贷系统搭建及维护、人才团队及运营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例如清收方面,个贷既没有抵押资产,户数也往往较多,加上缺少成熟的系统,识别筛选和催收处置的难度很大。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标签: 个贷 包袱 银行 转让 批量 本息 总额 个人 不良贷款 业务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