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匡奕君宗璇卢成海通讯员乐爱莲尚静之王路
身体好的时候,逛菜场、上公园,寡居的王奶奶觉得儿女不在身边也没关系。可病来如山倒,突发心脏病让她不得不住院治疗,面临无人陪护的尴尬。
当下,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趋势日益凸显。创造美满幸福的老年生活,不仅是家庭的责任,更离不开高质量医养结合服务的供给。
医院:做强“里子”,建好“面子”
荆州二医(荆州市老年病院)无陪护病房为王奶奶解了燃眉之急。
无陪护病房是荆州二医医养结合服务的新模式之一,由医生、护士、护工全程照护患者的医疗、护理、康养,实行“医护养一体化”服务。将患者家属从繁重的陪护中“解放”出来,让患者住得舒心又安心。
2012年,荆州市老年病医院在荆州二医中山路部挂牌成立。做强“里子”,专注老年人危重症、慢性病诊治,致力于为老年患者提供优质医养服务;建好“面子”,对病房实施适老化改造,
为民办实事·问效
开设安宁疗护病房……荆州二医成为荆州市医养结合示范机构,赢得大批老人的青睐。
“医院与周边的养老机构、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建立医养协作关系,为老人提供快速的转诊或绿色就医通道;组建专业的队伍,提供健康宣教、健康管理等服务,逐步把医养结合服务延伸到社区。”在荆州二医副院长肖厚平看来,公立医院医养结合的活力正不断被激发。
理念移植,经验复制。在荆州二医的带动下,荆州医疗机构医养结合的探索实践不断深化:江陵县白马寺镇中心卫生院新院建设医养结合中心,荆州二医老年病专家常态化坐诊,指导医养结合工作,培养服务队伍;引进民营资本,公安县孱陵康复医院开展小病、慢病在院治疗,大病、急病转诊服务……
“为强化示范引领,接下来还将以荆州二医为依托,建设区域医养结合中心,提升我市中心城区医养服务能力。”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家立表示。
养老院:下楼看病,上楼养老
与“医带养”模式不同,位于沙市区的金色家园老年公寓,是荆州市唯一一家荣获湖北省首批“四星级养老机构”的民建民营养老机构。
走进养老小区,花园式公寓,绿树环绕,闹中取静,无障碍通道整洁通畅,适老化硬件设施安全方便,丰富的文化活动康养身心。
更让老年人和家属安心的,是这里提供的医疗服务。
探索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有效衔接,荆州市中医医院与金色家园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金色家园老年
病医院,并纳入医保定点。
门诊大楼由老年公寓出资修建,荆州市中医医院常驻医务人员,提供医疗保障和护理服务。医院还定期派出中西医专家轮流坐诊查房,为老人健康提供“双保险”。
下楼看病,上楼养老。
“过去我们以‘养’为主,解决老人日常生活照料没问题,但遇上突发疾病或疑难重症往往措手不及。与荆州市中医医院合作办医院,弥补了我们医疗服务上的短板。”说起老人的健康保障,金色家园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基发认为,“一级医院收费,让老人享受三甲医院服务,还有效减轻了老人的经济负担。”
近年来,我市在简化审批、土地供应、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了多项帮扶政策,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市场化运作方
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不断成熟,多地涌现出了亮点工程:通过服务外包,荆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引进民办机构荆州颐正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运营福利院“为老护理中心”“福寿苑”养老服务项目,建设荆州市颐正医院,提供健康养老服务;以“医疗+护理”为主线,洪湖市欣乐医养院服务失能、失智老人和大病康复老人,入住率达90%,成为医养结合发展的有益探索……
社区:足不出户,服务上门
年过七旬的黄代超老人,家住松滋市新江口街道办长安社区,患有冠心病。两个孩子常年在外工作,没有儿女的陪伴,老人时常觉得孤单。
为了让家人放心,长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工作人员上门,为其安装连接
着“养老护联网”的摄像头。不仅远方的家人在手机APP上可以随时随地看到老人的生活状况,老人一旦身体不适,也可以按下紧急呼叫器,通知家庭医生上门处理。
像黄代超这样的空巢老人,在长安社区有30多户。“受传统观念影响,绝大多数老人选择居家养老。”长安社区居委会负责人说。
近年来,荆州市加强适老宜老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基本公共服务,为老年人营造安全、便利、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2021年10月,长安社区与荆州区东城街办玄妙观社区、沙市区解放路街道白云桥社区共同入选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单位。
以新成医院居家智慧养老服务中心为依托,包括长安社区在内的松滋市新江口城区全面推进居家养老。
根据老年人健康状况和服务需求,分层分类设计签约服务包,为老年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依靠家庭医生团队,为社区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社区护理、健康管理等服务,让老人在家也能安心养老。”张家立说。
(文章来源:荆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