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早上8点,山东省利津县北宋镇吴家村的郭敬敬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是村里的网格员,也是“枫铃义警”志愿者协会的会长。今天她带领20余名义警队员就反电信诈骗、反邪教、扫黑除恶等内容向赶集的村民义务讲解。
“枫铃义警”是北宋派出所吸纳党员干部、网格员、街巷长、大学生、学生家长、个体商户等群体,自发组建的社会公益组织。他们根据个人特长,在民警组织和指导下,开展治安巡逻、护校安保、法制宣传、纠纷调解、小型活动安保等志愿服务,目前已注册义警队员400人。
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平安建设为人民、平安成果惠人民的重心也应落在城乡基层。近年来,东营市创新体制机制,高标准推进基层平安创建活动,配套出台平安镇街、平安校园等9个重点行业领域的创建标准,构建起“1+9+N”的平安创建标准体系,推动平安创建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东营在平安城市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12月15日,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东营市在全国60个“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中榜上有名。
市域社会治理是平安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富民、安民的重要基础。东营市现有网格员6100多名,身兼政策宣传员、信息采集员、便民服务员、矛盾化解员、治安巡防员、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员等职,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全市统一划分为4010个基础网格、2088个专属网格,将政法、应急、城乡建设等涉及基层社会治理的726项工作全部纳入一张网,实现了“多网合一、一网运行”。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则是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又一重要内容。日前,一场线上“云调解”在广饶县大王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中心进行。夫妻两人因感情不和离婚,因孩子抚养费问题产生纠纷。专职调解员谢学舜便通过东营“网格通”APP组织了这场“云调解”。通过谢学舜的耐心调解,双方最终就孩子抚养费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在镇法律顾问的见证下,双方线上签订调解协议书,并完成司法确认。
如今,东营市建起了市、县、乡、社区四级贯通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中心,配备855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同驻点民警、联系法官、联系律师一道,实行“一站式接待、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已打造成为矛盾纠纷“终点站”。聚焦科技赋能,汇聚政务热线、公安、消防、应急等23个单位的大数据资源,建成市域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搭建起市域社会治理“最强大脑”。
为了守护黄河口这方热土的安宁,东营市坚持“大平安”理念,围绕平安建设重点领域,加强风险评估、源头化解和应急处置,有效化解了一系列矛盾风险。近年来,东营全市没有发生重特大暴力恐怖活动、重特大刑事案件、重特大群体性事件、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成为在册邪教人数全省最少的市。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东营市共打掉涉黑涉恶犯罪团伙118个,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219起298人,打击战果数万人比全省第一,在全国率先建成投用城市安全发展信息管理系统、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实现了社会治理信息整合、指挥调度高度统一、应急处置协调联动、预警研判高度精准。
(文章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