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 中国植物提取物企业提前布局非洲

2021-12-16 16:36:21

“哪个赞比亚员工注射了疫苗,拿着证明回来,我们就奖励500元当地币。”晨光生物赞比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刘凤海12月3日告诉记者,疫情给在非洲投资的中国公司带来了挑战,但通过大使馆和公司的努力,60余名中国员工已经注射了第三针加强针,公司还雇佣了赞比亚首都附近的7000余名当地人,鼓励他们接种疫苗。“我们从国内发过来几十万只口罩、治疗的药物,还有遇到应急措施的呼吸机、制氧机,中国员工是全天佩戴口罩,我们给劳动密集型的当地员工每天发口罩。”

在近日国新办就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经贸工作举行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介绍,中国对非全行业直接投资25.9亿美元,同比增长9.9%,增速高出中国整体对外投资3个百分点,已超过疫情前2019年的同期水平,充分显示出中国企业对非洲未来发展的信心。

让赞比亚当地人接受中国企业

中国已成为非洲第四大投资来源国,截至2020年底,超过3500家中国企业扎根非洲投资兴业。这家不远万里来非洲中南部投资的中国公司是总部位于河北省的晨光生物,是世界天然色素行业领军企业、国际重要的植物提取物供应商,其生产的辣椒红色素、辣椒油树脂、叶黄素三个产品产销量全球第一。植物提取物用途广泛,可以用来做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饲料、动物营养品等,是大健康行业所需的重要原料。

“2018年我们带着资金、先进的技术和专业人才来到赞比亚,逐渐开发了两个农场,由于当地没有住户,我们是从卢萨卡首都的贫民窟里拉来一两千无业游民,安排他们食宿,辅导他们种植技术,按月给他们收入,现在他们不但实现了温饱,还有了存款。”据刘凤海介绍,他们在来中国企业工作之前,好多人无家可归,住的是茅草做的篱笆圈的房子,吃了上顿没下顿,4至7月是干冷季,他们没有床和被子,就靠晚上在火堆旁转着来取暖,到半夜困了,就靠在距离火近的地方睡了。

“赞比亚的工资待遇很低,从农村里招农民工,一天大概15块钱人民币,他们已很满意了,我们长期雇佣的农民工,普通的员工每月800元左右,有技术等级的员工每月3000元左右,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一倍。”刘凤海介绍说。

为了在当地扎根,公司要求国内员工和当地人接触一定要尊重对方,比如车辆经过村庄时要减速慢行;以往当地人出门靠步行,遇到雨季走在路上就变成了泥人,晨光生物义务修建了50公里的道路,通了公交车,有的人骑起了自行车;建设了40公里的电力线路,改善周边村落的用电;义务办学校让附近的孩子免费上学,逐渐当地人接受了中国人、中国公司,小孩们见到了晨光生物的中国员工喊起了“China, Good!”。为了方便交流,中国员工自编教材教当地人汉语,有十几个学得比较好的员工能用汉语简单交流,他们对中国的认识也越来越深了。

疫情期间仍加大投资非洲

从2018年至今,晨光生物持续在赞比亚增大产业规模,从最开始的租赁一个破旧工厂尝试生产大豆油销往欧洲,到如今下辖两个农场,今年种植了辣椒3万亩、万寿菊花8000亩,剩下8万多亩土地正在开发。其中,万寿菊花是一种经济作物,用来提取叶黄素,叶黄素是一种对眼底健康、缓解视疲劳有明显作用的营养素,因这种菊花形态大而饱满故得美名万寿菊。

虽然2019年开始全球面临新冠病毒的威胁,但公司投资非洲的步伐并没有放缓,派往非洲的60余名中国员工没有因为疫情退缩。“一般我们派出去的员工半年能回来一次,赶上疫情,回来极不方便,有的一两年都没有回国,他们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董事长卢庆国说,公司在赞比亚的发展基本不受疫情影响。

“我们现在在赞比亚一边种辣椒、一边种万寿菊。今年收辣椒六、七千吨,量还不够大,所以就将干辣椒直接卖到欧洲,未来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当产量到几万吨的时候,我们就建设辣椒提取工厂就地加工成辣椒红色素等出口;万寿菊目前已收获几千吨了,等提取工厂基本建成了,可以就地生产叶黄素,这样赞比亚逐渐成为我们的原料和加工基地。”卢庆国表示,晨光生物将赞比亚作为一个长期的投资战略,未来会帮助赞比亚出口创汇美元,并解决当地部分就业。

卢庆国说,晨光生物是做农产品加工的,只要有好的优质原料,我们有好的工艺技术、装备、人才、资金以及遍布全球的客户,赞比亚和我们是非常好的结合,客观上也帮助了赞比亚发展他们自己的农业种植和生产工业,帮助当地人就业,提高收入。

中国企业全球配置资源

从2013年开始,我国开启了“一带一路”国策。“我们去非洲投资,通过发改委、商务部去审批一路绿灯,国家战略、政策支持对我们这些去外面打拼的实体企业来说是后盾,我们深感有国家的支持,企业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踏实。”卢庆国说。

但是,像赞比亚这种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国家,工业几乎是空白,劳动力素质低。晨光生物派往非洲大量的中国员工,帮助当地人学习一些基础的电焊、维修、拖拉机的驾驶等基本技能;在种植技术上制定了种植作业指导书,翻译成全英文,让当地有学历的员工先来学习,再逐项教授给当地的种植工人,从田间整地、到育苗、移栽、田间管理、打药、采摘、晾晒、分拣,每个环节都有专业的培训队伍;机器配件、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都需要从国内进口,但赞比亚是内陆国家,港口又很远,运输效率非常低。

“不管有多少困难,我们必须和赞比亚当地的群众共同去发展,给当地的群众带来利益、机会和幸福感,以前赞比亚没有种过辣椒和万寿菊等经济作物,更没有植物提取工厂,我们带去了技术,培养了一批产业工人,帮助当地更好地发展,使我们在非洲的投资成为一个长期的战略。”卢庆国说。

中国企业已成长到在全世界去配置资源的阶段,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有国家政策的引导。卢庆国说:“为了保持可持续的竞争力,我们需要提前去布局,放眼未来,非洲是非常好的选择。”据悉,目前晨光生物在赞比亚的产能只是一个补充,公司的产业基地遍布新疆、云南、印度等,近年来公司的主力产品辣椒红色素、辣椒油树脂、叶黄素等在国际上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姬薇)

(文章来源:工人日报)

标签: 中国 非洲 植物 企业 提取物 未雨绸缪 布局 赞比亚 员工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