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要打造企业和人才离成功最近的地方。”
“那黄埔为什么能成呢?我跟大家分享三个故事。”
在12月1日举行的2021“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之“读懂广州”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专题研讨会上,黄埔区副区长徐丹讲起了故事。
黄埔区副区长徐丹正在讲述三个黄埔故事。
这是一场邀请了政府、企业、学者三方讨论创新之城建设路径的研讨会,徐丹希望通过她的讲述传播黄埔,为黄埔吸引优质资源。
“十四五”时期,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深入推进四个“万亿”计划,着力把黄埔打造成为自立自强示范区、经济发展最强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在徐丹看来,实业是应对大风大浪的“顶梁柱”,科技创新是站稳时代风口的“定盘星”。黄埔需要引起“大合唱”,共同讲好新的“黄埔故事”“广州故事”。
第一个故事:
与新冠肺炎疫情有关
今年广州疫情防控期间,广州市紧急召集科技企业参与抗疫。黄埔区自动驾驶企业文远知行出动无人驾驶车辆,第二天就驰援广州荔湾封控区运送抗疫物资。
在徐丹的故事里,自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黄埔成功研制全国第一批核酸诊断试剂盒、第一批抗体快检试剂盒和第一批核酸快检试剂盒,区内企业达安基因是全国最大的核酸检测试剂盒生产企业,万孚生物是全国最大的抗体检测试剂盒生产企业,金域医学为全球单个检测量最高的机构,在科技战疫中充分彰显了黄埔担当、黄埔力量。
还有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2次发来感谢信为证。不仅如此,世卫组织专家考察组还对生物岛实验室科研攻关成就点赞。
徐丹认为,面对疫情挑战,黄埔区能充分发挥“科技赋能”的作用,与较为雄厚的科技基础分不开。今年以来,黄埔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高达5.71%,成为广州市首个研发投入强度超过5%的区域。
第二个故事:
与芯片有关
徐丹说,在黄埔区有一家做北斗导航芯片的企业叫泰斗微电子。它是国内唯一同时具备RNSS和RDSS基带芯片和射频芯片研发实力的北斗卫星导航芯片企业。这家企业在北斗系统还没做出来的时候,就开始研究导航芯片。企业负责人说,他们几次走到崩溃的边缘,准备不干了,都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帮助扶持把他们拉了回来。
她话锋一转,目前泰斗微电子在国内GNSS芯片市场占有率超过35%,成为“北斗系统”运行不可或缺的一块关键拼图。
她总结说,如今,像泰斗微电子这样的中小企业,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已集聚了超4万家,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6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100家。
第三个故事:
与抗癌新药PD-1有关
众所周知,抗癌新药PD-1的国产化大大降低了癌症治疗成本。鲜有人知的是生产PD-1的百济神州就在黄埔,这个生产基地一期从动工到通过验收,仅用时两年。
徐丹告诉大家,当时全世界有3家同类企业在建,百济神州是起步建厂最晚的,后来却最早实现商业化生产。百济神州的负责人曾说:“这种发展速度在全国其他城市非常少见。”无独有偶,总投资460亿元的乐金OLED、广州第一芯粤芯等项目从建设到投产仅用时18个月,5G滤波器项目从平地起步到产线运行,仅花了10个月时间,其中从奠基到封顶仅花了5个月。
黄埔速度的背后,是黄埔区近年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的结果。黄埔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头号工程,在全省率先创建省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在全国开发区率先出台“金镶玉”系列政策体系,推出全省首个“一门式”政策兑现窗口,建成全国首个限时办结政策兑现系统,深化“承诺制信任审批”“定制式审批服务”等改革品牌,改革清单中90%的事项实现1天内办结,黄埔被企业和人才点赞为“离成功最近的地方”。
【南方+记者】苏力
(文章来源:南方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