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优质稻产业发展高地加快荆州乡村振兴步伐

2021-11-26 08:58:59

□记者刘洁

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全省规模最大的水稻集中产区。近年来,全市着力发展优质稻产业,取得了实质性成果,但产业优势仍不明显。市政协常委、长江大学教授方守国提交提案《关于加快推进荆州优质稻产业发展的建议》中提出,荆州应将优质稻产业发展作为农业发展的长期核心工作,要加强优质稻品种的筛选与培育,规范优质稻保优栽培技术,通过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相关核心企业发展壮大,实现荆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优质稻产业提质增效。

作为长江大学农学院教授,方守国深耕农学数十载。他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优质稻米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荆州常年水稻种植面积700万亩,产量400万吨,是全省规模最大的水稻集中产区,水稻产业的发展壮大是荆州农业未来成败的关键。目前,荆州优质稻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优质高效品种不足、米业及其品牌不强、产业发展配套条件不健全等问题。

“简单来说好吃的米品种比较少,特别是缺乏适合荆州当地种植的优质的稻米品种,在超市可以看到荆州人吃不到荆州大米,大部分优质米都是东北、京山的桥米等品牌,对于产业化来说就是要提质增效,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效益。”方守国说,种子是核心,规范化的种植是保障,要通过引进或联合培育产业,提升荆州稻米的影响力,打造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的稻米品牌。

9月6日,市政协副主席文艺督办该提案时指出,种子是农作物的“芯片”,农业农村部门要认真研究政策、抢抓发展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围绕培育高品质种子、培育高附加值大米、培育高水平加工企业做文章,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今年,荆州将部级绿色高质高效、商品粮大省奖励用于粮食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等,创建水稻高产高效示范面积达30多万亩。各地加快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水稻“二品一标”面积247万亩,占比35%。全市水稻标准化生产水平和品牌知名度逐步提升。

据了解,今年我市虾稻面积达300万亩,比上年提高26万亩;鸭蛙稻模式2.5万亩,比上年提高5000亩;稻菜、稻菇等万元田高效模式在荆州区、江陵县、监利市等地开始兴起。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负责人介绍,“荆州大米”区域公用品牌正在积极申报,公安县芦花荡米、监利大米、石首鸭蛙稻米、洪湖再生稻米在大力推广,优质稻米产业链建设稳步推进,现已制订优质稻米产业链实施方案,建立了“二库一清单”,优质稻米产业链项目正在稳步实施。

针对优质稻产业发展现状,我市始终围绕“品种优化、品质提升、品牌营销”三个重点,加快推进优质稻产业发展。优质稻生产面积稳步提升,预计今年,全市水稻播种面积达698万亩,比上年增8万亩,其中优质稻占比88%,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文章来源:荆州日报)

标签: 优质稻 产业 荆州 高地 乡村振兴 步伐 刘洁 江汉平原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