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处处在 游客纷纷来

2021-11-25 10:28:48

乡愁是什么?是崔颢笔下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王安石笔下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还是余光中笔下那枚小小的邮票?23日,记者走进柳江区成团镇同乐村竹达屯发现,乡愁在这里,不仅是一件件老物件,更是扮靓乡村、吸引游人、助村民增收的有效载体。

○○全媒体记者李书厚见习记者罗新岳

老物件扮靓新农村

“壮乡竹达欢迎您!”23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同乐村竹达屯,刚到村口,这则标语即映入眼帘。与此相对应的,是绘在墙上的壮族姑娘和绣球。

沿着干净的路面往村里走,路边溪水潺潺,花香阵阵。老坛、老缸、老犁、老耙、老单车……一件件摆放着或是挂在斑驳泥墙上的老物件,不时映入眼帘。随意漫步村屯即可感受到,这里既有老屋的宁静,又有钢筋混凝土大楼的沉稳,更有竹林中鸟儿鸣叫的欢愉。

逛完村屯,会发现这是一个古朴的小村落,村中保存着完好的老屋,带着岁月印记的青石板路蜿蜒在老屋之间。伸手触摸这些老物件,浓浓的乡愁油然而生。

“现在村里干净又漂亮。”正在溪流中洗衣服的村民覃女士说,这几年村里变化很大,特别是老物件的展出,不仅扮靓了村屯,还为村里增添了历史文化气息,如今连城里人都经常到村里来玩。话语间流露出自豪感。

旅游业助村民增收

成团镇同乐村竹达屯发展理事会理事长韦文隋告诉记者,竹达屯有120多户、470多人。从2018年起,村里就开始聚焦乡愁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为了留住乡愁记忆,展示农耕文化和本村的文化底蕴,屯里向全村村民广泛征集各类老物件,当即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热烈响应。

在美化村屯的过程中,大家都很支持,有地出地、有力出力。如今屯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道路基本硬化,安装有太阳能路灯,建有篮球场、阅览室、临水休闲小广场,柳江乡贤学校目前也已落成。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村屯变靓了,乡愁气息出来了,游人逐渐增多。可在韦文隋看来,如果不能增加村民收入,村里建设得再靓也没意义。为此,村里成立发展理事会,开发乡愁特色旅游、研学等。如今,经常有团体来村里参观旅游,体验农耕。前段时间,他们就接待了市内一所学校的学生来此开展教育研学活动,为孩子们提供田地劳作和特色饮食。

如今,随着服务项目不断增多,村民的收入也随之增加。竹达屯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竹达模式”,不仅引得游人来,就连外地的村屯都前来参观取经。

(文章来源:柳州晚报)

标签: 乡愁 游客 笔下 记者 崔颢 乡关 烟波 江南 王安石 春风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