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周报(第16期)|深圳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参保门槛 广州发行首支商标资产证券化产品

2021-11-15 13:28:37

《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指南》提出,2022年底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部门移动政务服务应用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应接尽接”、“应上尽上”。

时政要闻

国务院:推动政务服务从“掌上可办”转向“掌上好办”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指南》,就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促进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互联互通,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作出部署。

《建设指南》提出,2022年底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部门移动政务服务应用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应接尽接”、“应上尽上”,移动政务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形成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为总枢纽的全国一体化平台移动端服务体系。

编制全国一体化平台移动端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将企业和群众经常办理的事项全面纳入清单管理,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推动实现清单内的事项“掌上可办”。

在京津冀、长三角、川渝等区域开展试点,率先实现试点区域内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在移动端“区域通办”、“无感漫游”。

《建设指南》明确了全国一体化平台移动端的总体架构。

一是全国一体化平台移动端的层级架构包括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国务院部门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级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是全国移动政务服务的总枢纽。

二是全国一体化平台移动端的技术架构主要由基础支撑层、应用管理层和服务提供层组成,明确了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基础设施和公共支撑、服务应用管理、服务提供等基本功能。

《建设指南》部署了强化政务服务平台支撑能力、优化移动端服务功能和方式等重点任务。要求充分发挥全国一体化平台支撑作用,按照统一标准规范、统一清单管理、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共享、统一应用管理的要求,推动全国一体化平台移动端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协同化、一体化服务。各地区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围绕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功能,不断丰富集成套餐式服务和“扫码亮证”、“一证通办”、“无感通办”等应用场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新技术,持续提升移动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

地方行动

上海:开展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试点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本市开展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方案聚焦同一区域涉及跨部门、跨层级监管的同一类监管对象,或者同一部门涉及跨领域、跨层级监管的同一类监管对象,将有关联的多个监管事项梳理整合为综合监管“一件事”,利用互联网思维、信息化手段,围绕“六个全”,实施监管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

方案提出将监管对象依法依规纳入事中事后监管范围,做到检查全覆盖、监管无死角;对监管内容进行梳理整合,实施集成化、标准化要素管理;改革优化监管程序,实现流程全链条、监管全闭环;融合监管规则、统一监管行为,实施一次检查、联动执法、联合惩戒;健全审管衔接机制,推进监管数据的汇聚治理、互认共享。

方案提出主要任务:梳理相关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监管事项,梳理形成“一件事”综合监管事项清单;梳理相关事项对应的监管对象名录,整合建立“一件事”综合监管对象名录库;梳理各部门实施监管执法时涉及的要素内容,标准化集成为“一件事”综合监管要素;对涉及多个领域的同一监管对象,开展“一次检查、全面体检”的综合检查;对涉及多个监管环节的同一监管对象,实施“全程闭环、无缝衔接”的联动监管;统筹制定综合监管制度,根据综合监管频次安排,统筹确定综合监管工作计划;深化完善信用、风险、分类、动态、随机等监管方式,推广应用移动监管,优化完善非现场监管,打造智慧监管模式。

贵州:5家国有大型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不低于30%

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联合贵州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金融信贷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

意见主要从营商环境“获得信贷”指标出发,围绕保障合法权力度指数、优化信用信息深度指数、扩大征信机构覆盖面和提高企业融资便利度指数4个方面,致力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切实提升金融信贷服务质量和水平。

意见提出力争2021年办理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累计不低于360亿元。2021年普惠小微新增贷款同比多增,全年普惠小微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有贷款余额的户数逐年增加。其中5家国有大型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增速不低于30%,邮政储蓄银行增速不低于上年同期。2021年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平均担保费率不超过1%,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业务占比不低于50%,融资担保余额实现同比增长。

意见指出引导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探索智能审批、线上放贷等金融科技创新应用,不断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合理压缩获得信贷时间,提高信贷服务便利度和企业申贷获得率。

珠海:“英才计划”购房可享五折优惠

日前,《珠海市人才住房管理办法》正式出台。新政提出,经认定后的珠海市人才,可享受人才住房租金和售价按同区域同类型品质市场商品住房的60%和50%优惠。

新政中所指的人才是符合“珠海英才计划”类别的人才、港澳优秀人才以及其他特殊需要的人才。新政中所指的人才住房,是由政府投资或提供政策支持,限定套型面积、租售价格和处分条件等,面向符合资格条件的人才配租配售的住房。人才住房优先面向符合资格条件的产业人才供应。

《办法》明确,人才住房分配包括面向个人配租配售和面向用人单位配租。面向个人配租配售的,由人才以家庭或单身居民名义提出申请;面向用人单位配租的,由用人单位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再由用人单位安排给符合条件的人员入住。一个家庭或个人只能申请租(购)一套人才住房。

个人承租人才住房租赁期限累计最长不得超过6年,首次租赁期限不超过3年。用人单位承租人才住房的,首次租赁期限不超过3年,在期满前3个月内申请续租,每次续租的租赁期限不超过3年。

根据《办法》,人才住房的租金及售价,分别为同区域同类型品质市场商品房的60%和50%,后续可根据本市人才、社会经济、房地产发展情况适时调整。人才住房配租(售)面积按人才类别划分,最高为顶尖人才200平方米左右。

出售的人才住房在一定年限内实行封闭流转。购房人自签订买卖合同之日起购房满10年或年满60周岁且购房满7年后,1年内可提出申请解除所购人才住房的封闭流转。

深圳: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可自行选择缴费基数

近日,深圳全面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门槛,符合条件的非深户灵活就业人员可以自行选择缴费基数,通过深圳市社保局官网线上办理或前往各社保经办窗口办理养老保险,自助服务终端对应功能也将于近期上线。

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群: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依托电子商务、网络约车、网络送餐、快递物流等新业态平台实现就业,且未与新业态平台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新型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国家和我省规定的其他灵活就业人员。

非深圳户籍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可在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最低工资标准(目前为2200元)至上年度广东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300%(目前为22941元)范围内自行选择。缴费比例为20%,其中12%记入统筹基金,8%记入个人账户。

非深圳户籍人员申请灵活就业参保缴费,还需注意广东省外户籍(不含港澳台居民)灵活就业人员在广东省首次参保时男已满50周岁、女已满40周岁的,需同时建立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可将在深圳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转移回待遇领取地。

此外,参保人如在同一时间既以职工身份缴费,又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缴费的,应及时停止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的缴费,重复缴费时段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所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按规定全额退回个人。

典型案例

广州市场主体突破300万户,企业名称住所经营范围实现自主申报

截至11月12日,广州市市场主体总量突破300万户。今年前三季度,广州市新登记市场主体52.44万户,其中企业34.81万户,新登记市场主体的数量和企业数量均居全省第一,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增长36.73%。

广州实施跨部门业务“一网通办”。将开办企业涉及的多个部门22张申请表,整合为登录一个平台,一次认证,一表填报,即可一步办结申请营业执照、刻制印章、申领发票、就业和参保登记、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预约银行开户和银行预设账号开户等事项。2020年2月起实施新开办企业免费领取一套4枚印章;3月起新开办企业统一免费领取税务Ukey,广州迈入开办企业政务办理“零成本”时代。

推行“三个自主申报”,实施企业名称、住所(经营场所)、经营范围自主申报,从制度层面有效解决了企业“核名难”“落地难”“登记难”等“办照难”问题,大幅释放名称、场地资源。依托“三个自主申报”(企业名称、经营场所、经营范围)和“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审批等创新领先改革成果,推行商事登记标准化、智能化“秒批”,提升审批效率。全市营业执照商事登记智能“秒批”已达到60%以上。

广州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将中央层面设定523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以及广东省设定的2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改革范围。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四种方式分类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直接取消审批的事项自2021年7月1日起停止实施,企业取得营业执照即可开展经营。

南平市:“入学一件事”实现零证明零材料零跑动

南平市在全省率先推进“入学一件事”改革,实现幼儿园和义务教育阶段新生报名“零证明、零材料、零跑动”,每年及全市7.5万名学生家长。

在入学材料方面,通过协调多方,先后对接不动产登记信息、常住人口信息、家庭户人员信息、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等数据资源,打通了部门之间数据不能共享的堵点和难点。特别是向省卫健委申请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数据接口,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儿童预防接种证明”入学免提交。

全力推动入学报名流程简化,实现由“所有材料申请人提供”优化为“系统后台自动比对、自动核验”,由线下排队优化为线上办理。精简报名流程后,凡可通过数据共享方式获取的,不再要求提交纸质材料,无需再到相关部门开具相关证明。

通过推进相关政务数据互联互通,可通过系统直接查看相关信息、进行信息审批,实现无纸化办理入学手续,大幅度削减事项办理的人力物力成本。

开发市、县两级“入学一件事”申报审批系统,主要包括身份注册认证平台、入学申报平台、申报审批平台、大数据监控平台等方面,实现对业务办件信息、平台运行状态、服务评价等数据进行实时归集。

将“入学一件事”平台接入“南平e政务”平台,填报必要的身份信息后,平台就能自动调用各部门共享的户籍、房产、预防接种等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校验,几分钟内即可完成报名,在手机上实现入学报名“一次申报、一次办理”。

广州开发区:发行全国首支纯商标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

11月10日,广州开发区推出的3.0版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全国首支纯商标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长城嘉信-国君-广州开发区科学城知识产权商标许可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正式发行。

总发行规模为2.89亿元,其中优先A档规模为1.88亿元,票面利率为4.3%;优先B档规模为0.87亿元,票面利率为4.9%。

此次项目的底层资产包括12家企业的58个商标,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环保等战略性产业,商标总价值高达3.9亿元。

至此,广州开发区累计发行4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融资额超10亿元。

据悉,2019年9月广州开发区发行了全国首支纯专利资产证券化产品,帮助11家中小企业实现融资3.01亿元,开创科技企业运用专利权在资本市场融资先河。

2020年8月,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广州开发区再次发行两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为24家中小企业提供4.35亿元融资资金。

相较于专利证券化,商标证券化能适用于更多的产业领域,其发行经验具有更高的推广价值,得益于商标的可延续性、可扩张性和增值性的特点,商标权具备多轮证券化融资的条件,在每一轮证券清偿期届满且支付完成后,若企业经营良好,品牌价值提升,其商标价值极可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作为全国唯一经国务院批准开展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的区域,广州开发区不断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方式,探索出一条贯穿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投资基金—质押融资—证券化—上市辅导—海外保险”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全链条,五年来共帮助近400家中小企业融资超100亿元。

成都高新区:首创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双报制”

日前,成都高新区发布营商环境指数,该指数参照国家发改委、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以营商环境与企业发展形成命运共同体、与创新创业形成活力共振为目标,突出成都高新区营商环境特色,构建了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创新环境、融资环境和社会环境等6个一级指标,以及29个二级指标、118个三级指标。经综合分析计算,本次成都高新区营商环境指数为80.28,表现良好。

据了解,成都高新区6个一级指标中,政务环境、法治环境权重分别为35%、25%;创新环境、融资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权重分别为10%。经综合分析计算,本次成都高新区营商环境指数为80.28,总体表现良好。从6个一级指标分项来看,政务环境、法治环境的指数表现较好,分别为86.47、81.61。

在政务环境方面,成都高新区打造工程建设“一站式”审批审查服务中心,实现重大项目建设“拿地即开工”,试点“标准地”方式出让工业用地,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60个工作日办结。同时,还设置了企业开办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实现零费用、3.5小时、最多跑一次,在四川省率先开展“一业一证”改革,便利企业准入准营。

在市场环境方面,成都高新区在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层面关于外资准入的相关政策外,积极制定出台产业支持政策,除负面清单外的领域不对外商投资作任何限制,吸引了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市场主体活跃度高。今年1-9月,成都高新区新注册市场主体5.71万户,新注册企业3.13万户。市场主体存量超27万户,企业超17万户。

在融资环境方面着力,成都高新区依托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与金融机构合作创新推出“成长贷”“园保贷”“股改贷”等创新信贷产品和融资支持政策,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今年前9月,成都高新区政策性信贷产品累计放款16.80亿元,同比增长16.18%。目前,成都高新区已构建起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增值服务三大服务体系,并建立了大数据融资信用模型。

在法治环境方面,成都高新区首创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双报制”,提升了知识产权案件的维权可能性与审查效率,并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完成执法人员和检查对象“两库”建设,推出“一站解纷4S店”,建立了包括行政执法、司法审判、调解、仲裁等在内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完善多元解纷机制与诉讼服务立体化体系。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标签: 营商环境 人员 广州 发行 产品 周报 证券化 商标 门槛 深圳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