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记者从国家工信部网站了解到,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新批复组建了4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国创中心)依托青岛国创智能家电研究院有限公司组建,是家电行业唯一一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至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体系已包含21家创新中心。
国创中心采用“公司+联盟”的运营模式,以政府为指导,以行业需求为牵引。从构成结构上看,国创中心的依托公司和承载主体为青岛国创智能家电研究院有限公司,由家电行业骨干企业和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发起成立,目前注册资本16895万元。国创中心着力研究智能家电的顶层架构设计,聚焦本体技术、智能化技术、安全可信技术、基于数字化的场景应用等4大方面,旨在加速实现创新技术成果的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
全行业资源共筑生态
国创中心的组建,从本质上看是服务于家电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而从其行业价值维度看,则首先具备一种生态特质。
记者注意到,在国创中心的股东名单里,青岛本土品牌海尔、海信、澳柯玛位列其中,此外又有美的、方太、小鸭、中国家电院、中国电研、山东产研院、巨峰科创等多个行业资源方共同参与。
参与方呈现着全行业、多领域的特征,而主导方海尔又以构筑生态体系著称,这即是意味着国创中心是一个多方共建、生态共创的重要科创载体。在这个背景下,国创中心的组建则具备两方面的意义。
一方面,国创中心的组建代表了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入到协同共创的重要阶段。其不是一个孤立或独有性质的科创机构,并非单个或某几个攸关方掌控;而是强调全行业引入、多生态共创的行为准则。具体来看,海尔、海信、美的、方太等品牌是中国家电制造业的代表,而中国家电院、中国电研是典型的智库资源,巨峰科创聚集资本市场,科大讯飞、山东产研院、深圳和而泰等是行业上下游的攸关资源方。
另一方面,国创中心落地于青岛,亦是有利于青岛重塑自身的家电产业优势。从大时代背景看,近年来,曾坐拥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家电领军品牌的青岛,在安徽、广东等家电产业高地崛起后,青岛在这一领域的产业组织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也受到质疑。而国创中心的落地,无疑是对青岛产业地位和城市资源整合能力的重要肯定。此外,国创中心突出协同创新取向、突破关键共性技术的方针将能为青岛的家电产业引入外部的科技活水,将分散的创新资源和创新力量凝聚在一起,为青岛制造业复兴注入动力。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国创中心落于青岛,但其产生的影响力绝不会止于青岛。
特别是在强调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整个生态系统的协同共创将能为制造业带来全新的发展变革。
这个变革便是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为何认为国创中心的落地,能推进中国制造转型至中国创造的进程?这背后便离不开国创中心的科技创新实力。其实从2016年国家批复首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至今,目前已有的21家创新中心,覆盖动力电池、增材制造、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信息光电子、机器人、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轻量化材料成型技术及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农机装备、智能物联汽车、先进功能纤维、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医疗器械、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先进印染技术、5G中高频器件、玻璃新材料、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智能语音等行业领域。
毫无疑问,每一个创新中心都聚焦于科技创新这一维度。
再回到国创中心本身来看,担当其承载主体的青岛国创智能家电研究院始终致力于提升中国家电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成立至今,青岛国创智能家电研究院申请专利30余项、参与制定标准7项,提供了更适合中国家电行业的国产化替代方案。
而作为国创中心的牵头方,海尔则更是中国企业科技创新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创业37年,海尔全球累计专利申请6.8万项,其中发明专利4.3万余项,占比超63%,是行业的近两倍,位居中国家电行业第一;海外发明专利1.3万余项,覆盖28个国家,是在海外布局专利最多的中国家电企业;在2021年“全球智慧家庭发明专利排行榜”中,海尔智家以1868件排名榜首,连续5次排名全球第一。
平台成果赋能中小企业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是国创中心展示出的重要推力。但既然将其定义为具备“生态特质”,那么国创中心也同时呈现出另一种重要的能力——赋能力。
科技加速推动着全球零距离的格局,企业之间的竞争亦是从过去的区域化演变为全球化。对于大企业而言,雄厚的资本和资源保证了它们的基本竞争力,无论是营销还是科研领域,大企业们充足的实力甚至可以保证自身单独应对剧变的市场。可对中小企业而言,每一次变革并非是什么锦上添花,而是关乎存亡的挑战。
但高质量发展这条道路,属于每一个企业,大企业在其中,中小企业亦不可掉队。生态强调共创,同样也注重共享。既然国创中心具备生态特质,那么在共创共享的过程中,其自然会对中小企业提供赋能之力。
值得关注的是,国创中心依托了“家电业智能制造创新战略联盟”和“高端智能家电产业联盟”两大联盟,为行业提供技术交流、项目合作、供需对接、技术成果转化等合作共赢的服务。换言之,国创中心所产出的科技成果并非是一家独有,而是能够共享给平台上的所有资源方,让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享受共创成果,弥补自身产业链条中的短板,实现各方共同发展。
国创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赋能中小企业既是国创中心的行业职责,也是所有资源方应当承担的社会职责。特别是在个性化、定制化需求占据主导的市场背景下,单一的企业难以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只有多方协同共创,才能实现价值增值。而赋能中小企业则能让生态方共同进步,彼此互补。目前,青岛国创智能家电研究院依托智能模组解决方案,已赋能行业60余家中小企业,而随着国创中心的落地,我们相信能够为更多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生态之下,是共创共赢共享的精神内核,而由此驱动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国创中心的落地,在青岛,又不止于青岛。
(文章来源:青岛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