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评估机构迎绿色金融利好 央行碳减排工具落地仍待正式文件

2021-11-10 22:27:58

“酝酿”了8个月,央行于11月8日晚间官宣了碳减排支持工具。除了精准直达的资金支持机制,央行还强化了金融机构对碳减排的信息披露等制度安排。一时间,谁将成为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评估认证机构也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央行有关负责人就碳减排支持工具答记者问提到,“要求金融机构公开披露发放碳减排贷款的情况以及贷款带动的碳减排数量等信息,并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这些信息进行核实验证,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如果需要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信息进行核实验证,那么哪些第三方专业机构具备核实验证资质?央行并未明确。据知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正式文件尚未发布,届时具体规定还以正式文件为准。”也就是说,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政策文件落地可期。

全球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成趋势

“实现低碳转型和碳中和,不仅需要能源结构的转型和低碳技术的发展,更需要金融和资本市场的转型,将气候风险和机遇纳入财务绩效和估值评价体系中,并引领资金有效投入到低碳转型技术中。”MSCI ESG与气候研究高级分析师郭思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央行最新的政策发布,与国家双碳计划的顶层战略与计划相互呼应,展示了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担当,不但有战略层面的目标设定与承诺,也有战术层面的执行推进。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不断涌现气候相关财务信息的披露要求。

据郭思平介绍,加强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企业的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成为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上热议的焦点,全球范围内引导金融机构加强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的政策也密集出台。如我国央行于七月发布《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等首批绿色金融标准。这不仅将有效带动了金融机构开展披露,也将充分发挥政策示范效应,带动更多的利益相关方主动进行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

同时郭思平也观察到,现行的披露要求也在逐步细化当中。比如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近期发表了一个新的报告,建议所有的金融机构使用前瞻性的指标来衡量和披露其投资组合是否与《巴黎协议》的目标保持一致。

申请碳减排支持工具需第三方核验

央行公布的碳减排支持工具通过“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发放对象暂定为全国性金融机构,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根据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 CFA 中泰金融组负责人戴志锋测算,明年银行的碳减排贷款投放规模在2-3万亿元。

央行在官网信息中强调了申请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金融机构需提高对企业碳减排相关信息的掌握程度。对此,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汪惠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根据规定,金融机构要想获得央行的资金支持,需要在企业碳核算、披露、核查等方面开展更多精细工作。这一举措有利于发挥金融机构的中介作用,从资金源头进行监督管理,引导企业将碳核算、披露等工作落实到实处,向企业和公众传递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循环经济等理念。

具体来看,央行提到银行在申请碳减排支持工具过程中,可能涉及评估认证的有两处。

一是:金融机构向人民银行申请碳减排支持工具时,需提供碳减排项目相关贷款的碳减排数据,并承诺对公众披露相关信息。金融机构参考碳减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评报告或市场认可的专业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以及贷款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计算贷款的年度碳减排量。

二是:金融机构获得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后,需按季度向社会披露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的碳减排领域、项目数量、贷款金额和加权平均利率以及碳减排数据等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人民银行将会同相关部门,通过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核查等多种方式,核实验证金融机构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商道纵横总经理、商道融绿董事长郭沛源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首先,虽然央行介绍金融机构可以参考专业报告计算碳减排量,但是也不排除金融机构为了增强数据的可信度可能直接委托第三方计算环境效益,出具认证的报告。

其次,金融机构要做环境信息公开,就是说把碳减排的效应需要公布出来,需要有专业的机构计算,央行会同有关部门委托专业第三方来去做核验。“这无疑也会涉及到第三方,但是央行还没具体公布如何去核验,可能要看申请的金融机构的数量的情况,到底是按项目成熟一个核验一个,还是分批次核验。”郭沛源表示。

评估认证机构需要符合哪些要求

虽然央行并未公布第三方专业机构具备核实验证资质,但是业内对此亦有自己的理解。

中央财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刘楠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央行只公布了需要第三方参与,但是并没有明确哪些评估认证机构符合要求。参考此前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简称“绿标委”)发布的《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机构市场化评议操作细则(试行)》(以下简称《操作细则》及配套文件)里提及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标准可见一斑。

今年9月24日,绿标委发布了《操作细则》及配套文件。这对于规范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行业,推动我国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据业内人士透露,《操作细则》及配套文件旨在规范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机构行为,培育一批独立、专业、有市场声誉的第三方机构。有利于提升国内绿色债券市场质量,推动行业自律和规范发展,打造中国绿色债券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和影响力。

根据《操作细则》及配套文件重点从三方面规范评估认证机构行为,督促其专业、规范、独立开展相关业务。

一是多维度量化执业能力标准,体现评估认证机构业务水准。

二是多元化引入参与评议机构,遵循“市场事、市场议、市场决”原则。

三是多环节加强执业检查,督促评估认证业务专业规范开展。

一名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解释,根据目前市场上评估认证机构状况,要符合央行和金融机构各方面要求,具备相关资质,且熟悉金融业务的第三方机构并不太多,约十多家。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标签: 绿色金融 工具 央行 机构 利好 文件 落地 金融机构 成为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