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流失依然严峻需综合施策提升激励效果

2021-11-08 11:59:15

股权激励给基金公司和行业带来了长期积极效应。但是,基金公司高管变更依然频繁,核心投研人才仍在密集跳槽,股权激励并没有挡住公募基金行业的人才流失。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部分公募由于股权激励比例较低,吸引力不足,单靠这一举措仍难以留住核心人才,还需要公司的制度和文化建设、公司战略、股东实力、渠道优势等综合因素配合,才能更好激励团队,实现核心团队的稳定性和凝聚力。

部分股权激励吸引力不足

难挡人才流失

数据显示,截至11月6日,2021年以来共有313位基金公司高管变更,涉及115家基金管理人;同期离任的基金经理也多达271人,涉及110家公募机构。其中不乏一些实施了股权激励的基金公司。进行了股权激励,依旧留不住公司高管和核心投研人才,部分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募,人才流失率甚至居全行业前列。

针对这种现象,汇成基金研究中心认为,相比新成立的基金公司,规模较大的老牌基金公司净资产很高。根据年度净利润估算,净资产收益率大概在10%左右,这样的股权收益对于中后台人员来说吸引力相当不错,但对于投资经理而言,吸引力相对弱一些。

“股权激励有比没有好。”沪上一位基金行业研究员说:“但是,一个员工持股计划占比20%左右,单个基金经理在这20%里面占2%,这个比例在公司总股本的占比非常低。基金经理想要做私募或者有更合适的岗位,放弃这样的激励选择离开是挺正常的。”股权激励的影响是偏长线的,在这个过程中,股权激励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还是公司领导层的战略和发展方向。

“虽然股权激励存在一定的制度优势,但也不是万能药。没有这个机制可能较难成功,但有了这个机制也不一定成功。”一家基金公司总经理坦言。

另外,股权激励在实施过程中,入股和退股过程繁琐,也成为制约实施效果的一大痛点。

汇成基金研究中心认为,股权激励在吸引及留住核心骨干上确实起到了正面作用。但员工持股计划在入股及退股过程中相对麻烦,相比起来,合伙人制度更为灵活,也可以确保核心骨干享受到公司的分红权。

需其他配套安排

提升股权激励的效果

多家机构和基金行业人士建议,参照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形式,基金行业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激励制度。

汇成基金研究中心表示,上市公司早已实行了股权激励改革,而且形式多样,如股票期权、业绩股权、虚拟股票、限制性股票和股票增值权等,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但目前很多基金公司还只采用股票期权这一种形式的股权激励方式。因此,该机构建议基金公司可以尝试实行多种形式股权激励方式,根据市场情况以及基金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出更多的符合中国基金公司实际需求的股权激励方式。

“优秀的基金管理公司要有稳定的治理结构,稳定的管理层,良好的激励机制。更为重要的是,整个公司要用长远眼光看待市场。”在银华基金总经理王立新看来,有的公司拥有稳定的治理结构和人才体系,形成了较好的企业文化,形成了持续的竞争力;有的公司主要人员变化后,出现一些波动,但在雄厚业务的基础上,经过一段时间调整重新步入正轨;有些很好的公司,频繁换帅后沉寂了下去。因此,他认为,制度是业绩最重要的保障,而一个科学、健全的制度会使一家公司在各方面都能够长期受益。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也认为,A股市场日趋成熟、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研究投资难度加大,凸显了基金公司整体实力的重要性,小公司必须要有更多激励方式来吸引人才。如果核心人员或管理层享有股权激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公司经营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当然,除了人才,股东实力、渠道优势等因素也是影响基金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

“只能说,股权激励是留住优秀人才的一种重要方式。”上述基金公司总经理表示,但是如果想用这一方式留住每个人才也不现实,还存在匹配性的问题。例如,有些基金经理想要更大的自由度而“奔私”,就不是股权激励能解决的。与此同时,股权激励还需要配合相关制度、文化等共同作用,仅仅靠股权激励是难以起作用的。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标签: 人才流失 综合 激励 效果 股权激励 基金公司 行业 高管变更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