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广东银保监局刘云海 解读广东“惠民保”的冷热“AB面”

2021-11-07 14:59:28

2022版“穗岁康”甫一面世又火了,11月1日首日投保量即超50万,有市民投保还遇到系统拥堵。截至11月5日晚,投保量已破120万。业内人士表示,保守预测,今年“穗岁康”的投保量将超过去年的367万。

事实上,穗岁康的“走红”只是一个缩影。在广东推进建设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大背景下,类似的城市定制型商业保险的市场活力十足,目前已有14个地市推出相关产品,涌现出一批像广州穗岁康一样上当地“热搜”的产品,如东莞市民保、珠海“大爱无疆”、潮州市民保等等。

带着揭开一系列广东“惠民保”产品“走红”秘密的初衷,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采访了广东银保监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刘云海,却发现了与火热市场形成鲜明反差的一面——冷静和克制,以及一套监管思路清晰的“加减乘除法”。

热市场

14城上马17个项目,1662万人投保

生活在广州,很少人不知“穗岁康”。常年在广州打零工的“送餐小哥”小梁,也从去年的一则关于罕见病患者靠“天价药物”治疗,穗岁康为其报销37万元的新闻中了解到,然而,没买社保也让他无法投保。今年,随着2022版“穗岁康”升级,他也如愿成为受保障的一分子。

刘云海将升级迭代的新亮点概括为“四个更”:一是保障人群更全面,比如居住证满2年即可投保,像小梁一样的广州零散就业人员就能添一份保障;二是投保方式更多样,今年增加团体客户投保方式;三是同等保费赔付金额更多,相比去年四项待遇得到了提高,还新增了特殊群体的优待政策;四是政府支持力度更大。

上述原因为原本就热的“穗岁康”添了一把火。作为广州医保局牵头打造的一款零门槛的政府版“百万医疗险”,一位资深的业内人士向记者形象比喻——目的是补充医保,相当于在医保这件“秋衣”外套个“背心”,提高广州居民的整体医疗保障水平。

“穗岁康”并非孤例,据刘云海介绍,广东辖区的定制医疗险“多点开花”。截至9月末,已有广州、佛山、珠海等14个地市开展定制医疗险项目17个,累计参保1662万人次,提供风险保额38万亿元,人均健康风险保障提高100万元以上;累计赔付16.2万人次,赔付金额8.3亿元。还有更多城市的产品加入阵营,江门的“邑康保”项目正在投保期,肇庆“肇福保”、汕头“惠民保”等项目也在推进中。

严监管

做好“加减乘除法”,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如果说构架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一幢大厦,那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此类“惠民保”产品是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监管层又如何看待他们发挥的作用?对此,刘云海给予充分肯定,并总结——专业、衔接和共担。

他表示,“商业保险具备保险专业优势,他们扩展现有医疗保障体系的广度和深度,减轻政府的负担,还构建了商业健康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融合和衔接的新模式。”他强调商业保险的“共担”作用,“用市场化机制分担风险,形成政府满意、民众受惠、保险机构获益的多赢局面。”

事实上,除了补充医疗保险,广东还积极推动商业机构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业务,比如大病医保覆盖全省19个地市7500万人口,再比如广州的“长护险”,解决“老有所护”难题,前三季度评估6.4万件,完成率92%。此外,商业机构还协助开展医保基金监管等行动,多管齐下、有效促进了广东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但是,正如硬币都有另一面,在政策加持健康险不断升温的背景下,全国的“惠民保”产品发展迅猛、热度不减,有的省份甚至出现经营乱象,如何冷静应对,规范发展,广东则总结了一套“加减乘除法”。

刘云海解释:“在深化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做‘加’法,为群众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在精算定价上做‘减’法,科学测定费率水平,加强业务回溯,减少赔付风险暴露的‘硬着陆’;在项目推广上做‘乘’法,及时总结经验,指导保险机构科学制定保障方案,确保项目惠民可持续。”

“除,则是在规范发展上做‘除’法,对盲目抢占市场、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采取坚决措施,予以严监管。”刘云海坚定说道。

(文章来源:南方Plus)

标签: 广东 监局 刘云海 惠民保 AB面 银保 市民 系统 业内人士 预测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