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靖西讯今年以来,靖西市坚持以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为突破口,以微治理、大服务为导向,强化党建引领,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的“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夯实乡村治理基础,走出一条“形、实、魂”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党建引领”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该市以“边关党旗红”为载体,推进基层党组织设置创新,采取“一屯一支部、多屯一支部”模式,设立屯级党组织400个,构建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同时,该市将党建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事项中,利用27所乡、村、屯三级“国门党校”,采取课堂教学和现场情景教学相结合模式,强化党员干部群众思想政治教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灵魂”。此外,该市还整合各类资金2.25亿元,依托花卉种植、生态养殖、百香果种植等5个产业集群,实施近400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全面打牢乡村治理经济基础。
“自治为基”增添群众治理新动力。该市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将群众参与村级社会事务管理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等权利落到实处。同时,鼓励引导群众主动参与乡村治理,规范基层权力运行,建立公开透明、便民利民、勤政廉政的管理模式,推进群众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目前,全市所有行政村均修订了村规民约,通过村规民约,今年已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难题187个,调处邻里矛盾纠纷256起。
“法治为本”开创依法治理新局面。该市推行“一村一综治中心、一村一警务助理、一村一法律顾问、一屯一法律明白人和一户一签约律师”等村治理“五个一”机制,确保乡村治理工作始终在法律框架下运行,引导村民逐步养成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习惯,增强村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行为自觉,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目前,全市292个村(街)均建有综治中心,配备有警务助理和法律顾问,培养“一屯一法律明白人”2250名,共有76名律师作为签约律师与有需要的农户签订服务协议。今年以来,通过开展“五个一”机制相关活动,该市先后帮助群众进行小额诉讼案件1264件,受理民商事纠纷案件3929件、行政案件17件,劝导纠正交通违法行为376起,帮教吸毒人员300人次,调处个人极端案事件风险隐患226起。
“德治为先”打造崇尚文明新常态。在自治、法治基础上,该市建设完善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四会”,将环境卫生、尊老爱幼、社会风尚等情况纳入评判内容,引导向上向善村风民风。开展文明家庭、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守边固边模范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孝敬老人,礼让宽容,团结和睦,增强群众集体荣誉感,自觉参与乡村文明创建,用“德治”激发社会正能量,倡导文明新风尚。同时,用群众喜欢看、看得懂的漫画和文字,在文化长廊、民房墙壁进行政策法规、道德文化、卫生保健等知识宣传,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
“智治为辅”激发社会治理新活力。加快网上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将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和广西政务APP推广到乡村,用“小程序”解决“大事情”,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事、办成事,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创建村级微信公众号,发布各类惠民政策、法律知识等信息,提高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实施“雪亮工程”,在边境一线全覆盖建设视频监控探头、夜间照明灯,实现边境全线24小时动态监管,确保边境乡村各类风险隐患早发现、早控制,提升对各类风险预警防范化解的能力。目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该市通过智能安防系统先后抓获“三非”人员1400余名。 □赵福播
(文章来源:右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