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桂林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充电问题也暴露出来:长途自驾出游不方便充电,市区内充电站点少且布局不合理,外出充电慢时间长费用高……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寻桩难、排队长、充电贵等问题,让部分车主开始陷入“充电焦虑”。
外出充电费用高
用车费用便宜,可以说是让车主们下决心选择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原因,但不少车主在实际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个便宜也是有前提的。
“电动汽车充电便宜,其实仅限于在自家充电,如果使用外部的充电桩,实际消费跟燃油汽车差不了多少,甚至还会更高。”车主黄先生给记者展示了他之前在临时充电桩上的消费记录,上面显示黄先生一共充电40度,其中电费0.6元/度,服务费0.5元/度。“充电站的收费模式基本都是‘电费+服务费’,不同的运营商价格也会有些许波动,如果场站还收取停车费,在外面充电的成本就更高了。”
记者通过手机地图在桂林各城区都选择了几个充电站进行费用查询,发现基本上所有场站每度电的收费都在1元以上,部分外部场站还会额外收取停车费用。
黄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在外面的充电桩充一次电大概能跑200公里,充电费近50元,相当于每百公里25元;对比燃油汽车,现在92号汽油的价格是7.61元/升,每百公里油耗大概是4升,价格约30元。“如果在外面充电,电动汽车用车成本几乎没有多少优势,还有可能因为服务费、停车费的额外费用,让成本比燃油车更高。”
找充电位有点难
虽然在公共充电桩充电的成本会更高,但是这些场站也确实满足了市民临时充电的需求,多位车主告诉记者,他们需要临时充电时,基本都是通过地图软件寻找充电桩。
充电地图的详细指引让很多车主能找到附近充电站的信息,但是充电设施隐蔽、地图信息与实际不符的小麻烦也一直存在。车主李先生就曾经遇到过照着地图,半天也没找到公共充电站的经历。有一次,他按照地图指示来到位于桂康路聚华巷的充电站,但在指定的位置却只是一片普通住宅区,李先生找了半天没找到,最后从网友评论区得知,这个站点只有两个从居民楼探出来的充电头,“虽然设备都是正规合格的,但是不熟悉情况的人根本找不到”。
23日,记者来到位于桂林国际会展中心的聚电车间充电站,手机上显示该充电站还有4个空余充电桩。赶到现场发现,虽然有4个充电桩确实没有用于充电,但却被3辆燃油车和一辆不充电的新能源汽车占据。一位正在寻找充电桩的新能源车主告诉记者,类似麻烦早已是家常便饭。
经常驱车前往不同城市的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占位问题在不同地区、不同充电站情况又各不一样,“有的地方管得严,很少有不充电的车辆占位;有的地方不管,占位情况就比较严重。”就这一问题,记者咨询市内充电桩运营商了解到,运营商方面目前尚无完美的解决办法,暂时也只能通过加强场地监管对占位行为进行规范引导。
排队等候时间长
如果说成本高和信息不准只是给临时充电造成了麻烦,那么充电排队就是劝退很多车主的“最后一根稻草”。
车主李女士告诉记者,她要是出远门就必须在家把电充满才放心。“高速路附近的充电桩经常会排队。”李女士说,跟传统燃油车相比,电动汽车的补能速度确实不够快,即使是一些快充设施,充电半小时才能实现大概200公里的续航补充,而家用充电桩的功率更小,充满电基本都要6小时以上。对比之下,燃油车只需几分钟就能加满一箱油,续航距离也是远超电动汽车。“要是距离很远,我都不敢随便开空调,就是怕临时电量不足,要找地方充电耽搁行程时间。”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市区繁华位置的充电桩常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有的车主需要排队充电;而偏远位置或郊区景点的充电站,经常只有一两辆车在充电,使用效率低下。
“充电桩需要排队使用的问题确实存在。”桂林交投鼎晟新能源运营部邱慧君告诉记者,他们在市区内的部分场站日常时使用效率较低,但是一到节假日时一些位于景区、主干道的场站又出现“一枪难求”的使用高峰。“这些公共充电站的使用率有很强的波动性,充电桩在节假日的时候,甚至会出现连续十几个小时都处于充电状态的情况。”
在探索中寻找解决办法
公共充电站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市民们的充电需求,我市在解决外出充电难的问题上一直都在努力探索答案。
邱慧君说,公共充电场站就是为了给车主在临时充电时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服务,在部分示范站点已经为充电的司机配备休息室、空调、洗手间等,这一做法也将在今后扩展到其他站点。“我们的自有场站充电均不收取停车费用,也希望通过这样的舒适体验让用户觉得物有所值。”
此外,关于车主们遇到的充电桩少、实际与信息不符的问题,这一定程度上是第三方地图平台没有及时更新造成的。截至今年9月30日,仅是鼎晟新能源就已建成运营汽车充电站80余个、充电终端近1300个,其中快充桩占比68%,总功率为38828KW。但由于第三方地图软件上的信息没有及时更新,新设立的快充场站没有显示到前列,给用户在寻找时造成了不便。
“我们在进一步增加、升级充电设施的同时,也会尽快与第三方地图平台进行沟通,早日完善充电桩的搜索功能。”邱慧君说,公共充电桩作为临时充电设备,本身的使用率与人流量成正相关,这就无可避免地会存在节假日高峰期排队的问题,相关运营商除了利用后端管理平台大数据进行充电需求疏导,加强充电车位管理,也会进一步增加快充充电桩的设备升级,缩短单次充电时间,提高轮转使用效率。
关于桂林市充电桩数量的问题,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桂林市一直在持续推进充电桩的增设工程,计划在2022年、2023年各增设约1200个充电桩,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
实习记者阳聃甫记者曾思怡
(文章来源:桂林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