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顾和平
通讯员吕萍张海陵
今年以来,泰州法院坚持党建引领,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贯彻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在一线窗口力推“服务前延”,以“泰有力”践行泰州法院司法为民工作理念。
“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
凌先生是安徽人,目前在浙江打工,特地请假来到海陵法院起诉变更女儿的抚养权。
他向调解员诉说自己的难处:“我请假要扣工资。在这边住酒店花费高。回去再过来,来回车费贵。能不能帮我尽早安排?”
调解员立即从法院系统里调取了电子卷宗,当场联系了凌先生的前妻顾女士。在家事调解员和法官的协调下,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凌先生和顾女士签署了调解笔录和协议。
立案窗口是法院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一线,是展示法院新形象、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有效平台。近年来,泰州法院坚持软件硬件两手抓,将系列司法惠民、便民、利民举措落到实处。推进“硬件”改造,建立健全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和高品质信访纠纷解决渠道,建成集“社会矛盾多元化解综合协调指挥中心,非诉讼服务分中心,行政调解、仲裁对接中心”等八大“中心”于一体的新诉讼服务中心。坚持“软件”提升,常态化设置“党员先锋岗”,发挥身边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全覆盖
为更好回应群众司法需求、更多减轻群众诉讼负担、更充分发挥智慧法院信息技术优势,市法院立案庭着眼推动律师服务平台实质化运营,着力优化“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力争服务前延“一公里”,着重打造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泰州品牌“泰有力”。
泰州法院完善立案窗口功能布局,多岗位设置“党员先锋岗”,定岗不定人,党员干警接力打造集登记立案、多元解纷、诉调对接、司法确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诉讼服务平台,让群众真正感受“一站通办”“一站办好”便利。
打造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泰州品牌”
泰州法院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放大“陈燕萍代表工作室”“何健忠调解工作室”“王小莉法官调解室”等品牌效应,组织青年党员轮班到调解室学习实践,定期组织召开集中交流讨论活动,分享经验体会,提升工作水平。同时深化与多部门的联动协作,实现涉诉纠纷“提前研判、提前预案、提前介入”;坚持“法官进网格”,强化“源头”解纷。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共1023名法官服务进网格,参与纠纷源头处理2553次,走访企业1576次,开展法治宣传2645次。上半年,泰州法院诉前调解撤诉率位于全省第一方阵。
针对绝大多数诉讼案件有诉讼代理人参与的特点,泰州法院成立党员突击队,加班加点、先行先试,大力推进律师服务平台实质化运行。利用周末时间连续对全市1200余名律师、400余名法律工作者开展七期专题培训,实现全市律师注册率90%以上,法律工作者注册率达77%。平台运行以来,征集法官、律师意见和工作建议37条,目前已解决12条。
(文章来源: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