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动太湖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力将太湖源头打造成为宜居宜养宜学宜游的人居福地

2021-10-21 11:31:42

经过半年多的匠心打造,日,太湖源集镇上的青云老街梳妆一新,靓装迎客。作为太湖源镇创建美丽城镇的核心区块,青云老街的“开街”,标志着太湖源镇创建美丽城镇工作的精彩收官。

今年以来,太湖源镇以创建美丽城镇为抓手,全力打造“五美”城镇。累计投入亿元资金,推进4大类18个项目建设。沿南溪两岸新建了6.3公里环溪绿道。打造了城镇客厅、邻里中心、康养楼、文体中心、镇中心幼儿园、青云桥记忆馆、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一批惠民、利民、便民项目。

建成全镇首个高品质住宅小区——青云府,建设全镇首个商业综合体——太湖源山居广场。在集镇形成5分钟医疗、教育、养老全覆盖优质生活圈,全力将太湖源头打造成为宜居宜养宜学宜游的人居福地。

全域景区“环境美”

今年以来,铁腕开展“灭彩、剿附、整乱”专项行动,在集镇核心区累计拆除违建137处、危旧房8000余方米,一批影响集镇发展的难点、痛点成功拆除。推进“整街面、整小巷、整庭院、整田地”四大攻坚行动,重点对青溪街沿线115幢房屋实施外立面改造提升,推进以青云老街复苏和南溪两岸美化赋能为重点的背街小巷改造。

改造一新的青云老街,流动着雨江南的清新和雅意。老字号新开张,吸引八方顾客纷至沓来。农家小院,葱蒜瓜蔬次第新;田园客厅,绿竹猗猗,溪田锦绣。两岸的火和田园在小桥流水中牵手相连,时而生活,时而野趣。

青云老街只是太湖源镇创建美丽城镇的“前厅”。太湖源镇有关负责人介绍,年来,太湖源镇围绕农业特色型美丽城镇创建,以“五美”建设为要求,结合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全力写好提振农业、扮靓农村、助富农民三篇文章,力求太湖源由“一处美”向“全域美”、“一时美”向“四季美”进阶。

五年里,太湖源镇开展了里畈水库禁游、禁渔、禁烧烤“三禁”行动,以创建“无污染镇街”为契机,对47个农村生活污水终端进行提升改造,镇域内污水处理终端建设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先后三次对指南村进行“破立”重塑,使指南村由“一季有彩”的摄友打卡地,蝶变为“四季有财”的村落景区,成为全国农污治理现场会观摩点,今年,还将迎来全国农村建房现场会。

与此同时,太湖源镇还高标准建设了12个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5个杭州市精品村。创成4条区级一类美丽庭院景观带和42条镇级景观带,创建美丽庭院精品户800余户。美丽公路贯通全域,获评杭州市“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重点打造了以205省道为纵轴的30公里美丽乡村旅游带和以高后线为横轴的10公里美丽农业产业带,率先在全区实现城乡公交全覆盖。

宜居宜养“生活美”

环境美,自然心情好,心舒畅,自然生活美。

在南溪南岸修筑一新的邻里中心,聚集在此的越剧票友们把一曲《金玉良缘》唱得欢天喜地:“……今后乐事无限美。从今后,与你春日早起摘花戴……”在她们身后的康养楼里,老年电子阅读室、健身房、康乐球室、影音视听室、洗衣房、老年康复训练室等一应俱全。

太湖源镇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创建美镇城镇过程中,结合健康杭州建设,太湖源镇累计投入9100万政府资金,推进4大类18个项目建设。对南溪及大坂水环境实施综合整治提升,沿南溪两岸新建了6.3公里环溪绿道。还打造了便民管理服务中心、城镇客厅、邻里中心、康养楼、田园客厅、文体中心、镇中心幼儿园、法治公园、青云桥记忆馆等一批惠民、利民、便民项目。

引入乡贤社会资本7亿元建成全镇首个高品质住宅小区——青云府。引入投资12000万元建设全镇首个商业综合体——太湖源山居广场,将于今年年底建成投用。

投资7000余万元完成3个村联村供水工程及饮用水提质达标工程,全镇老百姓都喝上了“放心水”。新增停车位260个,达到490个,新建全国一流的鲜笋产地仓和二星级农贸市场。在集镇形成五分钟医疗、教育、养老全覆盖优质生活圈。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全省一流的中心幼儿园,形成一所成校,一所初中,三所小学,一所中心幼儿园的优质教育格局。太湖源头正成为宜居宜养宜学宜游的人居福地。

融合聚力“产业美”

今年是数字化改革元年。当好山好水遇到数字化,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在太湖源镇,我们看到了数字产业推动共同富裕的精彩题解。

自8月初首拨小香薯出土以来,每天一早,杭州农食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潘国栋就会和他的直播团队到太湖源镇的竹笋交易市场“打卡”,开启新一天的直播带货时间。潘国栋介绍,“这两天,天目小香薯每天的直播带货量都在万斤以上,产品销到了27个省,每天带动100多人就业。”在榜样的带动下,农食谷所在的横徐村共有35个农产品经营大户加入了直播带货行列,以往仅限于长三角的雷笋销售半径被拓展到了全国。

在该镇的竹乡客厅——泛龙竹海,数字化的活力通过一辆车、一架无人机体验得更为直观。

该镇雷笋产业领军人物新乡贤林汉良把一辆厢式货车和无人机分别改造成了移动土壤医院和测土配肥直通机,上面安装了土壤检测设备、物联网感知设备、移动气象站等。谁家需要“土改”,就开车上门服务。或出动无人机作遥感巡查,边飞边施治。通过对退化竹林实施测土配方改造,竹林亩均增产1000斤,当地村民纷纷上门要求合作。

年来,太湖源以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契机,通过“党建带领、政府带动、企业带路、农民带地”,推动“环境美”向“经济美”转化。

结合数字乡村创建,构建天目雷笋数字化全产业链“五朵云”应用场景。打造了“云中心”、“云基地”,实现了“云销售”、“云溯源”,开展“云培训”。今年上半年,太湖源成功举办杭州数字乡村现场会,数字化成果受到广泛好评。

年来,太湖源镇全力支持企业前端与盒马鲜生、沃尔玛、叮咚等建立战略合作,后端与1500户农户签订产销协议,逐步形成10亿元的竹产业链。同时,大力推广“天目水果笋”品牌,建成20个天目水果笋专业合作社,目前,全镇60%以上鲜笋通过带货直播、电商等方式实现线上销售。

投资5.4亿元建设太湖源现代农业园,形成“一条线串珠成链、四个片联动发展、九小园各现其美”的发展格局。2020年,园区新招引重点项目10个,实现经济总收入10.76亿元,农业总产值5亿元。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万元,两年增长30%,村集体经营收入增长105%。

太湖源镇是临安首个“低碳小镇实践区”。在植造了G20峰会历史上首个“碳中和林”并实现G20杭州峰会碳排放“0”目标;建成全球首座雷竹林碳汇通量塔;建成全国首个资源循环农污水处理终端;发布全国首张数字化农产品碳标签,率先在雷竹笋企业中进行碳足迹评估,实现雷竹笋低碳环保经营全程溯源。

和谐共生“人文美”

太湖源人文底蕴深厚,拥有省级非遗项目2个,市级文保点4处,区级文保点12处。古树、古墓、古道等不胜枚举,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指南“七古”文化。光辉村是全省农民“种文化”活动发源地之一,是临安首批文化礼堂建设试点村。

年来,太湖源充分挖掘人文内涵,以“精致、舒适、便民”为导向,对青云老街核心区块立面整治、亮灯改造、业态植入、绿化提升,还完成了“东坑有机茶制作技艺”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美丽乡村创建和村落景区打造,挖掘、传承、再现了白沙鳌鱼、指南七古、众社畲族农耕等文化遗存。

太湖源先后实施了东天目村陈家祠堂和刘家民居、夏村村农场知青屋、临目村横渡大礼堂、夏村村樟村大会堂、金岫村粮仓等文保点的修缮保护;高标准建成了指南村“乡村振兴”馆、白沙村“三生共赢”馆、杨桥村记忆馆。每年定期举办“三月三”畲族文化艺术节、“中国红叶指南节”和镇农民运动会等各类文体活动。

打造了“一首镇歌、一本故事书、一桌特色菜、一台乡情戏、一部宣传片”,使太湖源的人文底蕴在“五个一”文化标识中归集、流传、光大。太湖源还注重“好家风”传承和评选,积极营造“家家有家训,户户好家风”氛围。以家风、促民风、清社风。白沙村获评全国文明村,众社村获评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安居福地“治理美”

安居福地惠风和畅。今年以来,太湖源创新推进“源头共富”党建联盟建设,将机关“后浪党支部”、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示范户、优秀民兵干部骨干、科研专家等党员力量凝聚到建设一线,以“源头红”推动“共同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深化“源头有约”大党建品牌,着力推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完善每日群众有约、每周企业有约、每月代表有约、每季清廉有约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区镇两级党代表、党员在矛盾调解、纠纷处置中的“润滑剂”作用,把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新建占地1100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微法庭”建设实现镇村两级全覆盖、强化“信访超市”、强化矛调中心建设、“四联民坊”建设,矛盾化解成功率保持在90%以上。组建了一支由网格员、志愿者等120余人组成的民情观察员队伍,将社会舆情工作的触角延伸至最基层。深入推进双线“三服务”活动,把基层群众诉求服务在家门口。

强化数据赋能城镇治理,进一步推进“乡村小脑”、“防灾天目”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全力构建“1+4太湖源幸福码”数据台。发挥好指南村杭州市村级数字驾驶舱示范点作用,搭建完善细致的服务管理台,为乡村实现精细化管理、个化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以美丽城镇创建为契机,全力推动太湖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省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基层样板!”太湖源镇有关负责人说。

(管光前 叶佳裕 吴洁)

标签: 创新推进 太湖源经济 高质量发展 城镇治理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