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推动南京产业结构调整?

2021-10-13 22:36:05

10月4日至10月10日,长三角三省一市新增注册36098家,新增吊注销1939家,其中上市公司均为0家。43个企业从长三角迁出,82个企业迁入长三角,93个企业在长三角内部出现流动情况。其中,在迁入迁出长三角企业中,占比最高的都是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其中有9个批发和零售业相关企业从广东省迁往江苏省。

21世纪长三角研究院统计发现,在迁入长三角的82家企业中,62%迁往江苏省,其中近1/3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相关企业。谈及为何将企业迁往江苏,多位企业负责人向21世纪长三角研究院表示,看中的是江苏的经济发展实力和业务往来机会。

10月7日,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及城市数字化治理中心建设等工作。会上她指出,在今年第三批次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中,南京市新增29家,新增数量全省第一。

为何南京近年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迅猛?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在接受21世纪长三角研究院采访时表示,南京在科技资源和力量方面都有优势,在创新资源方面甚至接近上海。在空间方面,南京的江北新区和江宁区在发挥了很好的创新创业培育的载体作用。南京还拥有人才资源的优势,因为南京的大学数量较多,万人大学生比重在全国的排名也很高。

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流动频繁

上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流动较为频繁。在迁出长三角的34个批发和零售业企业中,23个从浙江省迁出福建、广东、河北和山东等省份,其中迁往最多的省份为福建省,共6个。

在迁入长三角的82家企业中,迁往江苏省的企业占比最高,为62%。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两类相关企业迁入数量排名前二,分别是16家和15家。

江苏省本就拥有较丰富的批发零售业资源。21世纪长三角研究院从江苏省政府官网获悉,1-5月江苏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40.5%、31.5%。“6·18”相关数据显示,近十年,每逢这一年中购物“盛典”,江苏都稳居全国消费增长前三。

不止于此,根据7月1日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信息,国内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名前十城市中,南京一举夺得全国万亿GDP城市的“头筹”。

从长三角内部的企业流动情况来看,93个流动企业中有41个是与批发和零售业相关企业。其中,14个企业为浙江省内部流动。除此之外,建筑业相关企业也在长三角内部流动较多,共计23个。11个建筑业相关企业在浙江省内部流动,其中迁往绍兴市的数量过半,分别从金华市和温州市各迁出3个。

高新科技产业加速发展

据21世纪长三角研究院统计,51家上周从长三角外迁往江苏省的企业中近1/3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相关企业。

谈及为何将企业迁往江苏,多位业内企业负责人表示其看中的是江苏的经济发展实力和业务往来机会。

比如,将企业从河北唐山迁来江苏的苏州宏歌安兰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长三角研究院,该企业在江苏拥有业务往来,因此在考虑了两年多后,决定在江苏开设新的公司,未来还将在全国其他城市陆续开设新公司;南京兴洪波科技有限公司从贵州遵义迁往江苏南京,其企业负责人也坦言,江苏省经济发达,信息流通快,迁入江苏更利于公司之后的发展。

不仅是数据亮眼,据21世纪长三角研究院整理,上周江苏多地主政官员也在重点聚焦高新科技产业。

10月7日,无锡高新区(新吴区)举行集成电路产业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达303.4亿元的19个集成电路重大项目成功落地。此次华润微电子、先导集团、物联网创新中心等领衔“落子”:先导集团系列项目投资100亿元,将设立“先导先进制造研究院”,进行集成电路、新能源装备等高端产品的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无锡物联网创新中心MEMS先进感知研发中心,将开展物联网先进感知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产品开发、打样和试制,提供MEMS特殊工艺开发、消费类产品和高端传感器产品三大服务;功成半导体功率模块制造基地项目,则致力于功率半导体的研发和产业化。

10月10日,2021年亚洲光电子会议在南通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南通市委书记王晖表示,南通已经把光电子产业作为优先发展方向。该市强化规划引领,专门制定《南通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5年)》,建设沿江科创带,重点布局光电子等产业;强化平台打造,先后引进13家光电科研院所,正在筹建省级紫琅光电实验室;强化企业培育,集聚光电相关企业300多家,逐步形成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科创板上市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标杆的光电子企业集群等。

9月15日,《江苏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对外公布,提出了“科技强省建设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机制基本形成,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目标。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在接受21世纪长三角研究院采访时表示,相较于江苏其他城市,南京在科技资源和科研力量方面都具有优势,创新资源方面甚至接近上海的水平。此外,南京具有较大的创新空间,江北新区和江宁区在实践中可以很好发挥其作为创新创业培育载体的作用。不仅如此,南京的大学数量比较多,万人大学生比重在全国排名也很高,人才资源上也优于其他省内城市。

南京“专精特新”新增数量省内第一

2012年4月2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 ,首次提出“鼓励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文化产业,走‘专精特新’和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的道路,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在广州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和首届中小企业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表示,目前已重点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4762家,各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超过4万家。4700多家“小巨人”企业中,平均拥有50项以上有效专利,超六成从事工业基础领域、超七成深耕细分行业10年以上、超八成位于本省细分市场首位,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比重达97%以上。

21世纪长三角研究院统计发现,从2019年起,长三角现有“专精特新”企业共计1261家。10月7日,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及城市数字化治理中心建设等工作。她在会上透露,南京市共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4家。在今年第三批次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中,南京市新增29家,新增数量全省第一。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离不开科技创新成果的孵化与转化,以及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与培育。”王振在接受21世纪长三角研究院采访时表示,南京作为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现在更为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结构,相较于省内其他城市,南京的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是绝对突出的。

《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驱动力指数报告(2020)》中也指出,南京在科技创新绩效指数排名第一,科技创新投入指数、科技创新载体指数和科技创新产出指数均排名第二。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标签: 谁在 推动 南京 产业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