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村:小康生活从“葱”来

2021-10-12 09:52:03

不久前,天刚蒙蒙亮,位于右江河畔的田东县祥周镇中平村的田间地头,村民们有的忙着浇水、施肥、除草,有的忙着给香葱清洗、打包、装车……

“中平村的香葱种植至今已有20多年。从最初的粗放式种植,已向如今的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转型。小小香葱成为了大产业,带富了一方百姓。”今年60岁、带领群众跟香葱打了20年交道的中平村原村支书廖东宁感慨地说。

从传统产业到“一村一品”

中平村很早就有种菜谋生的传统,在这里人人都是种菜的行家和能手。虽然祖祖辈辈在田地里忙碌着,但人多地少,贫穷落后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20世纪90年代初期,村民邓寿杰到广东租地种菜。看到卖香葱能赚钱,于是他将香葱引进村里种植,当年全村种植香葱200亩,他自家种植的8分地香葱竟然赚了2万多元。然而,对于其他村民来说,由于没有经验,香葱生产处于种植分散、粗放管理、凌乱经营的无组织状态。加上服务跟不上,菜农对市场了解不多,不敢大面积种植,香葱生产形不成规模,效益也不尽人意。针对这一问题,中平村党支部积极调查研究,分析香葱滞销的主客观原因,研究对策,说服群众消除顾虑,继续种植。同时,邀请专家、技术人员到村里为香葱种植“问诊”,传授技术。组织人员到广东、四川等地联系销路。

经过多年的培育,中平村香葱种植初具规模,全村各家各户的房前屋后都种上了香葱,并辐射带动周边的村屯种植。2010年,中平村成功注册使用“鸿平”牌香葱,形成特色鲜明的“一村一品”,成为广西有名的香葱专业村。

从分散种植到集约化生产

为壮大香葱产业,中平村成立了香葱合作社,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生产方式运作,积极帮助村民走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种植路子,不仅在种植管理技术上加强培训,而且在品种改良、销售渠道等各个环节全程把关、全程负责,使香葱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有规模、上档次,香葱高产、高质、高价的优势充分发挥了出来,并成为当地群众发家致富的特色产业。

此外,中平村还紧紧抓住农村金融改革的有利时机,开通广西首家屯级自助银行,配备自动取款机和自助服务机,在骨干农户、日杂代销店、农资销售点和香葱收购点安装转账电话32台、开通电话银行359户、注册手机短信通136户。农村金融服务破解了农村经济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为广大农户大力发展香葱产业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中平村成为广西“三农”金融服务示范村。在此基础上,水利部门投入上百万元修建了三面光渠道,供电部门投入1000多万元实施了电网工程项目并建立香葱自动喷淋系统,全部用上电动喷灌,并且形成产销一条龙服务。香葱运输需要加冰才能走得更远,于是,合作社就建起了一个制冰厂,满足运输需要,香葱通过物流运销全国各地。

“有了金融支持和香葱农业保险,村民种植香葱的积极性更加高了。目前,全村香葱种植面积达4063亩,常年连片种植香葱达3200亩。香葱已成为中平村群众的致富主导产业。”中平村村支书卢能成说。

从“鼓钱袋”到“富脑袋”

通过多年的发展,中平村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村党支部与时俱进狠抓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统筹指导群众规划好村头村尾、屋头墙角、屯道两旁的绿化、美化工作,采取整体拆旧建新、村庄整修等多种模式进行村庄整治改造;硬化村屯道路,完善排水设施和垃圾处理场,建成环村水泥路,整体提升村容村貌,形成了特色鲜明、整洁有序的现代新农村。

近年来,中平村先后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广西香葱村、百色市“生活富裕”红旗村等多项称号。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做好香葱这篇‘大文章’。目前,中平村正全力配合田东县打造深百农产品供应链香葱基地。基地投产后,全县172个村预计年平均每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以上,同时可提供300余人的就业岗位。”卢能成说。

(文章来源:右江日报)

标签: 中平 小康生活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