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板块行情表现:年初以来,板块持续跑赢大盘本周化工(申万)行业指数下跌-9.52%,创业板指数涨幅为1.95%,沪深300指数涨幅0.27%,上证综指下跌-2.03%,化工(申万)板块领先大盘-7.49 个百分点。2020 年初至今,化工(申万)行业指数上涨幅度为38.10%,创业板指数上涨幅度为9.39%,沪深300指数下跌幅度为-6.62%,上证综指上涨幅度为2.74%,化工(申万)板块领先大盘35.36个百分点。
事件:1)10 月8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进一步部署做好今冬明春电力和煤炭等供应,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经济平稳运行。会议明确,在保持居民、农业、公益性事业用电价格稳定的前提下,将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由分别不超过10%、15%,调整为原则上均不超过20%,并做好分类调节,对高耗能行业可由市场交易形成价格,不受上浮20%的限制。会议要求,纠正“一刀切”停产限产或“运动式”减碳。2)华鲁恒升于10 月8 号公告称:年产50 万吨的乙二醇生产装置已完成技改,整套装置具备联产30万吨/年优质碳酸二甲酯的能力;根据项目立项报告,项目预计投资3.2 亿元,由公司自有资金解决。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30 万吨/年)己内酰胺及配套装置已打通流程,进入试生产阶段;20 万吨尼龙6 切片等生产装置目前处于在建状态,预计明年上半年投产;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预计投资49.8 亿元,由公司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解决。
点评:
1)完善煤电价格市场化机制,纠正“一刀切”停产限产。针对今冬明春电力、煤炭供求压力依然较大的情况,会议强调,保障能源安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六保”
的重要内容,要发挥好煤电油气运保障机制作用,有效运用市场化手段和改革措施,保证电力和煤炭等供应:一要坚持民生优先,保障好群众生活和冬季取暖用能,确保发电供热用煤特别是东北地区冬季用煤用电。加强民生用气供应,适时组织“南气北上”增加北方地区取暖用气。二要推动具备增产潜力的煤矿尽快释放产能,加快已核准且基本建成的露天煤矿投产达产,促进停产整改的煤矿依法依规整改、尽早恢复生产。交通运输部门要优先保障煤炭运输,确保生产的煤炭及时运到需要的地方。三要支持煤电企业增加电力供应。针对煤电企业困难,实施阶段性税收缓缴政策,引导鼓励金融机构保障煤电企业购煤等合理融资需求。四要改革完善煤电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有序推动燃煤发电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在保持居民、农业、公益性事业用电价格稳定的前提下,将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由分别不超过10%、15%,调整为原则上均不超过20%,并做好分类调节,对高耗能行业可由市场交易形成价格,不受上浮20%的限制。鼓励地方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电实行阶段性优惠政策。五要加快推进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加快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建设。积极推进煤炭、天然气、原油储备及储能能力建设。六要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完善地方能耗双控机制,推动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在一定时间内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推动重点领域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在主要耗煤行业大力推进煤炭节约利用。
看好具有能耗优势的子行业龙头。新政策的出台,一方面采用更加灵活的市场化定价机制,或将提升发电企业积极性与自主性,保障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同时,上浮电价的调整,促使高耗能行业补偿煤电成本,同时引导其提高能效水平,加快行业升级整合。
另一方面,纠正“一刀切”停产限产或“运动式”减碳,对能源保供与安全生产加强有序管理。我们认为,化工高能耗行业的供需紧张格局或将长期存在,存量产能的价值有望重估,“碳中和”背景下,未来高能耗行业产能稀缺性强化,化工品盈利中枢将大幅提升,具有能耗优势的子行业龙头企业有望迎来业绩和估值的双重修复。
2)华鲁恒升30 万吨DMC 技改项目如期投产,远期加码电解液溶剂布局。公司基于对现有的乙二醇车间进行碳酯改造,已实现利用甲醇羰基化法生产30 万吨/年DMC,公司当前DMC 总产量达35 万吨/年。此外,根据德州市发改委,公司规划高端溶剂项目,以草酸二甲酯为原料,采用先进的催化脱采用先进的催化脱羰技术,建设60 万吨/年碳酸二甲酯装置;以碳酸二甲酯和乙醇为原料,采用碳酸二甲酯与乙醇酯交换反应技术,建设30 万吨/年碳酸甲乙酯装置,副产5 万吨/年碳酸二乙酯。装置建成投产后,年产碳酸二甲酯30 万吨,碳酸甲乙酯30 万吨,年副产碳酸二乙酯5 万吨。届时公司DMC 产能将扩至60 万吨,溶剂品种也进扩展至碳酸甲乙酯和碳酸二乙酯,溶剂产品矩阵进一步完善。
根据卓创,今年1-8 月国内DMC 累计消费量达27.98 万吨,同比增长139.9%,需求大幅增长带动DMC 价格走高,截至10 月8 日,工业级DMC 价格达12780 元/吨,较年初上涨了74.7%。公司依托工程化能力的优势,对产业链进行持续升级,或将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有力提升盈利能力。
新材料多点开花布局,荆州项目进展顺利。新材料方面,1)尼龙新材料方面,酰胺及尼龙新材料项目(30 万吨/年)己内酰胺及配套装置已打通流程,进入试生产阶段;20万吨尼龙6 切片等生产装置目前处于在建状态,预计明年上半年投产;此外,根据德州市发改委,公司拟建尼龙66 高端新材料项目,投产后尼龙66,己二酸,硝酸产能分别为8 万吨/年、14.8 万吨/年、18 万吨/年,总投资30.78 亿元,计划于年内开工并于2023年;2)PBAT 方面:根据德州市发改委,公司拟建12 万吨/年PBAT 可降解塑料项目,投产后PBAT 可降解塑料、BDO、NMP 产能分别为12 万吨/年、18 万吨/年、5 万吨/年,总投资44.28 亿元,计划于年内开工并于2023 年投产。公司进军PBAT 行业具成本优势。
PBAT 的原料为PTA、BDO、己二酸,公司已于2 月投产16.66 万吨己二酸,当下产品规模达33 万吨,处于国内领先水平;PTA 长期处于供给过剩局面,配齐另一原料BDO、延伸己二酸进军PBAT 行业,持续发挥产业链一体化成本优势。荆州项目方面,公司控股70%的子公司华鲁恒升(荆州)有限公司拟投资59.24 亿和56.04 亿用于“园区气体动力平台项目”和“合成气综合利用项目”。项目投产后预计实现营收111.38 亿元,利润总额13.26 亿元,当前项目进展顺利。当前项目动力平台能评召开评审会已获得通过、尿素指标已签订协议、设计院定标已完成。根据荆州新闻网,荆州市提出深入对接全省“51020”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将全力支持华鲁恒升荆州基地相关项目建设,确保一期项目于2023 年6 月之前顺利投产。
产品价格涨跌互现:产品价格涨幅居前品种包括六氟丙烯(浙江巨化)(56.25%)、丙烯(山东)(16.67%)、氯化铵(湿铵)(15.79%)、脂肪醇(C12-14)(9.69%)、苯胺(9.65%)等,价格上涨原因主要为供给缩量、成本支撑、需求较好。产品价格跌幅居前品种包括:环氧氯丙烷(-11.03%)、环氧丙烷(-6.78%)、软泡聚醚(-5.68%)、聚合物多元醇(高回弹)(-4.47%)、氯化钾(60%粉,青海)(-2.94%)等,下跌原因主要为供给边际宽松,下游需求端疲弱。
龙头价值穿越周期,积极拥抱新材料机遇:原油中期存回暖预期,建议关注海油工程。
传统大宗仍在寻底,龙头价值穿越周期。受经济周期及疫情全球蔓延影响,化工行业中传统大宗产品处于下行趋势之中。作为化工行业主体,2021 年7 月份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PPI当月同比上升21.30%,连续7 个月为正。建议关注质地优异、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周期下行期,龙头企业扩大优势,同时估值明显偏低,或实现穿越周期,如万华化学、华鲁恒升、扬农化工、新和成、荣盛石化、桐昆股份、恒力石化。
新材料:积极拥抱产业革新与供应链重塑。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终端需求革新, 带动高端制造产业升级和发展。在此过程中,产业革新会对材料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推动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建议关注产业革新与供应链重塑标的:雅克科技、国瓷材料、万润股份。此外,建议关注优质成长性公司:海利得。
风险提示事件: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原油价格波动风险、企业经营风险。
(文章来源:中泰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