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生存发展艰难 存款流失业务规模不断缩减

2021-09-26 14:23:35

六年时间应当足以令一种商业模式变得更为成熟,行业发展逻辑变得更为清晰。但很可惜的是,自从2015年国内首家民营银行开业以来,依靠云技术减少运营成本、依靠互联网和股东场景拓客、专注于普惠小微和零售差异化客群的民营银行,在互联网资产与负债两端遭遇扩张“紧箍”后,似乎走上了一个“熄火”阶段。业务基本盘出现问题后,现在围绕在民营银行身上的似乎都是管理层频繁换血、股东治理问题频出、业务接连被罚等负面印象。

资本补充仍是一道难题

截至2020年年末,17家民营银行的总资产规模共计12397.73亿元。据梳理汇总,有10家民营银行今年上半年的业绩随其上市银行股东所披露的半年报浮出水面。此外,记者获取到部分监管数据,连同财报数据一起,可助投资者一窥民营银行最新经营状况和正在发生的营运趋势。

首先,行业集中度高,有的规模激增,有的明显缩表。民营银行延续并加深了集中度高的特征,仅微众和网商两家银行的资产规模合计就达到6576.86亿元 (微众3464.3亿、网商3112.56亿),占比过半,约53.05 %。在剩下的半壁江山中,规模分化正在提速。其中,中关村银行和亿联银行上半年资产增速创下新高,分别较年初增长28.19%、20.93%,资产总额分别达到449.74亿元、545.75亿元;而福建华通银行资产总额却较去年年末大幅缩水25.68%,这或与该行互联网存款被监管叫停有关。

其次,盈利剪刀差加大,有的增收不增利,有的增利不增收。分化,已是民营银行营收、净利两端表现的主题词。今年上半年,不少民营银行经营业绩较去年同期均呈现大幅度增长,营收和净利润增幅普遍超出国有银行、股份行和城农商行。比如,中关村银行和华瑞银行营收分别同比增长70.96%、65.29%,苏宁银行、亿联银行和富民银行营收增幅也接30%。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华通银行、新网银行和网商银行的营收出现下降,同比减少11.07%、3.7%、0.26%。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民营银行的营收和净利还呈现反向表现。华通银行、新网银行和网商银行虽营收不增,净利反而大幅飙升;亿联银行、客商银行、华瑞银行和富民银行则遭遇“增收不增利”窘境,净利同比分别下降41.32%、32.3%、3.54%、4.27%。

第三,行业资产质量有所改善,不良率降低。截至今年6月末,民营银行不良余额为102亿元,不良率由去年年末的1.27%下降至6月末的1.24%。

第四,盈利动能不减,净息差逆势回到“V”型右侧。17家民营银行的净利润合计67亿元,净息差从2019年年末的3.74%降至2020年年末的3.67%后,又重新爬坡回升至今年6月末的3.84%。之所以说逆势,是因为大行阵营净息差从2020年年末的2.05%降低至今年6月末的2.02%,城商行由2%降至1.9%,农商行则由2.49%降至2.24%。

第五,风险抵御加强,拨备覆盖率首破300%水线。民营银行加强了拨备水,风险抵御水处于较优状态。拨备覆盖率已由去年年末的295.44%提升至319.05%。

第六,资本充足率下降,资本补充仍是一道难题。民营银行的资本消耗进一步加剧,资本充足率已由去年年末的13.53%降至13.08%,资本约束必然成为民营银行发展的掣肘之一。

股权“动荡”、管理层频繁“大换血”

9月18日,辽宁振兴银行公告称,辽宁银保监局已核准文远华的董事长任职资格,而这也是振兴银行开业4年来的第二位董事长。就在今年5月,振兴银行新任行长王峰的任职资格获批,这也是该行开业4年来的第三任行长。

长期以来,业内流传着“铁打的民营银行,流水的行长”这样一句话,虽有戏谑之意,这也侧面反映了民营银行高管变动频繁这一大特点。记者了解到,由于民营银行与传统银行截然不同的展业模式和股东结构导致不少高管出现“水土不服”,加之招聘市场化,导致年来民营银行频繁“换帅”的现象屡见不鲜。

自从2015年首家民营银行开业,频繁“换帅”的问题就一直存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开业的19家民营银行中,多达15家在开业后出现董事长或行长人选变动。以刚刚迎来新董事长的振兴银行为例,该行今年第三任行长刚刚就任,而前两任行长均在任职短短一年后提出离职。除期董事长和行长换人外,今年该行行长助理、风险总监、内审部门负责人等高管均已发生变动,其中内审部门在7个月内发生两次变动。

民营银行在诞生之初曾受到民营企业的热情追捧,而如今这类银行的股权似乎遭遇寒流。年来,金城银行、新网银行、华瑞银行、苏宁银行、锡商银行等一众民营银行的股权显得尤为“动荡”。背靠民营资本迅速成长的民营银行,如今也受到民营股东的制约。目前,民营银行股权“动荡”主要有两类表现形式:一类是由于股东内部治理产生问题后陷入司法纠纷而被强制拍卖;另一类是公司业绩不佳,急于通过抛售资产“回血”。

民营银行内部管理存在问题的另一佐证包括年来屡屡遭受监管部门的处罚。梳理发现,华瑞银行、新网银行、众邦银行等多家银行在今年收到监管部门大额罚单,处罚事项也复杂多样。分析人士认为,多家民营银行因内控问题收大额罚单,一方面是由于监管加大对民营银行的关注度,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民营银行自身合规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内控管理不到位致使被罚。也有观点指出,随着监管的逐步收紧、日趋严格化,银行业也日益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而受制于业务规模和投入,民营银行在合规方面还有待改善。

互联网资产负债获取两头受限

实际上,民营银行管理层频繁换血、股东治理问题频出、业务接连被罚等一系列问题的背后,反映出民营银行在扩张路途中遭遇监管政策收紧,所面临的业务拓展的尴尬境遇。

对于民营银行而言,由于成立时间较短、网点少、客户基础薄弱等限制因素,借助互联网渠道是一条迅速扩张的捷径。然而,由于互联网存贷业务背后蕴藏的风险,监管部门也逐步收缩此领域的政策空间。

去年12月,随着蚂蚁集团率先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京东金融等多家金融科技巨头纷纷快速跟进。随后,今年1月银保监会联合央行发布通知,互联网存款新规正式落地,地方法人异地揽储盲目扩张被随之“叫停”。依赖线上渠道展业的民营银行进入清理存量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自互联网存款新规出台之后,民营银行陆续将相关业务转移至自有台。脱离第三方台这一揽储利器之后,有互联网基因的民营银行与非互联网银行之间差距越来越大。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曾通过头部互联网金融台大量揽储的华通银行和富民银行均有不同程度的“缩表”,华通银行总资产较年初减少58.1亿元,下降25.7%,富民银行总资产较年初下降0.63%。

在监管新规之下,是否取得具备全国展业资格的互联网银行资质成了决定民营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截至目前,监管部门已经明确了微众银行、网商银行、新网银行和亿联银行4家民营银行的互联网资质,这些银行具备的大流量台入口是其他民营银行所欠缺的。而除了取得资质的4家民营银行外,其余15家银行的业务受到的监管更适用于城商行模式,这其中就包括不得在民营银行注册地以外开展揽储业务。

面对存款流失、业务规模缩减压力,部分银行将揽储行为转向“地下”,存款产品的付息方式也开始变得花样百出。例如,此前有多家民营银行旗下的存款产品仍可通过该银行注册地以外的号码和用户所购买。另外,有一些民营银行还通过购买存款获得“金豆”等积分形式,使客户通过兑换获得购物卡、话费充值卡或提升存款利息等权益,以吸引和提高客户黏度。

由于目前对于民营银行是否禁止异地揽储仍处于较为模糊的状态,对于民营银行的异地展业边界,市场也颇多争议。有研究人士指出,目前互联网存款新规处于按照“一行一策”和“稳过渡”的原则逐步整改落实之中,关于异地展业问题,很多民营银行一直在与监管沟通。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发挥创新意识,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创新金融产品,仍是接下来民营银行亟待考虑的。

(全 尚 郑 适)

标签: 民营银行 问题频出 负面印象 营运趋势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