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翻身仗把脉现代农业的发展战略方向

2021-05-19 11:21:45

4月16-17日,“华南农业大学—Molecular Plant作物科学前沿暨第十一期广东中衡山论坛”在华南农业大学红满堂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采用现场和线上同步直播的方式,主题为“作物科学前沿技术的创新及在现代育种中的应用”,分为“组学研究与功能基因挖掘”、“作物-环境互作与养分利用”和“分子育种与未来农业”三个主题展开学术研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黄斌民、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安建光、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邓诣群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论坛开幕式由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陈乐天主持。

本次论坛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华南农业大学、国际顶尖学术期刊Molecular Plant、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主办,生命科学学院、华农科学技术协会承办,旨在交流“作物科学”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探讨我国现代生态农业转型中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作物科学”领域科技研究的深入探讨、学术思想的充分碰撞,形成一批新思路、新建议、新共识和新观点,从而更好地服务我国现代农业,打好种业“翻身仗”。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李家洋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院士、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钱前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刘耀光院士等作物科学领域的20多位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就各自研究领域的分别做了精彩的报告,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共同探讨了作物科学领域的前沿性科学和应用问题,把脉现代农业的发展战略方向。

《优薯计划-基因组学指导的马铃薯绿色革命》、《作物去驯化进化机制及其遗传基础》、《小麦亚基因组稳定性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水稻穗型粒型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本次论坛主题鲜明,内容充实,专家们围绕作物科学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和相关前沿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展开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其中,刘耀光在《水稻杂种不育的分子遗传机制》报告中深入浅出地解析了籼粳稻亚种间杂种不育以及亚洲稻-非洲稻种间杂种不育基因的克隆与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最终提出水稻亚种间/种间杂种不育的调控网络模型。刘耀光在闭幕式还向同行们发起号召:“将我国建设成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大国,任重而道远,这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希望各位同行通力合作,在为我国打好‘种业翻身仗’中添砖加瓦。”

标签: 种业翻身仗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