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事件之后,当全世界的朋友以为影响的仅仅只有我国之时,有人"窃喜",有人观望。旁观者或许都没有想到的是,下一个就变成了自己,于是当"芯荒"开始之时,我们才看到了大家的慌乱。
在"制裁"华为的时间不断推进之时,产业链上的供应商们也迎来了至暗时刻,台积电和高通都是例子,面对着损失着对华为这个大客户的供货许可,它们都面临了严重的亏损。当很多企业开始逐步放行时,起初人们都以为这是没有办法了,因为经济压力太大,但是背后的真实原因却让人大吃一惊。
因为全球的电子业都面临着"芯荒",除华为之外,全球的多家汽车及电子装置制造商发出"芯片荒"的警告,直言已经影响了电子产业的正常运转。
毫无疑问,全球半导体行业已经迎来了"大变天",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呢?。行业内部人员做出了分析,原因有下面几点。
第一个就是老美对于华为的制裁,使得整个产业链无法正常的运转,这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另外就是今年的10月底日本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灾,导致一家半导体厂停工半年之久,另外蔓延全球的特殊情况,导致在东南亚等地出现了封锁措施,还有就是法工人的罢工等等。
林林总总的这些事情虽然单个看上去不足以影响全球,但是堆叠起来大家就能够发现,其影响力是十分惊人的。
第二点就是时代的发展上,各种电子设备及汽车的需求量超出了行业预期,5G也在提速当中,这就导致芯片的供应出现了补足。最终的结果我们也看到了,掌握核心技术"垄断"的各大代加工巨头,都纷纷的加入了涨价的行列当中。
在这种"芯荒"之下,是满盘皆输。
对于各大手机厂商来说,无外乎两种结果,一种是像华为一样,开始走上自研芯片的道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看他们"脸色",如今加入的已经有苹果、谷歌等大型公司,都已经宣布了走上自研芯片的道路。
而这条道路又何其艰难,我们参考华为就会有切身的感受,首先需要强大的资金注入,其次在人才等各方面软实力上也要倾尽全力的提升,所以我们也能看到只有头部的一些大公司才会选择走上这条道路,而更多的手机厂商选择的则是另外一条路,那就是被供应商"薅羊毛"。
对于这些代加工巨头们来说,日子就好过了吗?
其实不然,各大巨头们的涨价行为只会激起大家的不满,欧洲17国就已经"抱团取暖",豪掷万亿启动半导体计划,我们国家在今年也新增了近6万家芯片相关企业。大家做的都是同一件事,那就是打破半导体行业的"垄断"现状。
也就是说,在强大的资金和国家的扶持之下,全球很多地区都渴望打破这种封锁,留给巨头们"薅羊毛"的时间不多了。
而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则更是晴天霹雳,当下所购买的电子设备涨价已经成为了必然,我们能做的只有祈祷各国之间能够更快的打破这种封锁。
毫无疑问,在这种"芯荒"之下,没有一方是最后的赢家,即便是"技术垄断"的壁垒打破之后也是如此。但是如今的这种局面,对于很多的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新的转机,你们说呢?
标签: 半导体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