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看两步 基本可以这么来判断

2020-10-19 16:22:35

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

在技术研发中,一般的思路是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

生产一代指已进入市场的产品,储备一代指准备推向市场的第二代产品,研发一代指研制第三代产品。

对于科技企业的投资,也基本可以这么来判断。

对于机器人亿嘉和而言,生产一代指的是电力机器人,包括巡检机器人和带电作业机器人;储备一代指的是刚刚探索市场的消防机器人;研发一代或许是医疗等其他机器人。从难度而言越来越大,技术壁垒也越来越强。

机器人厂商有很多,初级的厂商是用现成的组件进行拼装,高级的厂商会开发自己的核心引擎和算法,甚至平台。

在亿嘉和的参股公司中,有一家叫南京佗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要方向是医疗机器人,后续可以关注一下。

5G不够成熟,增速将放缓?

最近关于5G的讨论比较多,包括邬贺全院士有现在5G技术不够成熟、运营成本极高的说法,华为运营商BG总裁丁耘表示:中国5G网络世界规模最大,但用户体验存在着“假、哑、差”三个问题。等等。有朋友问我,这是不是说明中国的5G要放缓了。网上看了资深的通信人,飞象网项立刚老师的一篇微博,深以为然,贴出来分享给大家。

1,我基本不太相信高校里人对产业的判断,他们可能做某一项技术是可以的,做科普我相信也是不错的,查资料的能力很强,技术也较为系统。但是没有创过业,有过实践经验,没有在产业中历练与理解,尤其不能和一线进行深入调研和研究,听到的信息是只言片语,就很难理解产业的突破和改变。他们往后看,做点总结是可以的,往前看,找到前瞻的机会甚至大胆的尝试,那是不会的。所以很难看清产业的未来。

2,对于5G应用的领域是工业领域和消费者基本无关的说法,我是坚决反对的。这是根本不理解网络对于社会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改变的价值。在2G时,我们认为电子游戏就得用电脑玩,3G到来,玩点手游,体验很一般,没有人相信手游会有大机会。但是4G的出现,在所有的游戏都变成了在线游戏,这个市场巨大增长,甚至桌面游戏都在用手机来认证、支付。

今年网络没有建设好,服务不行,就臆断5G和消费者无关,我相信这就是没有认真研究和观察。

我们在3G开始时,以为手机上网那就是有钱人、年轻人的专利,上网干什么,查新闻、看信息、收邮件。没有人相信移动支付、移动电子商务、共享单车会成为巨大机会,更没有人理解抖音的价值。

5G改变的不仅是生活场景,还会是商业模式。(具体建议大家去看《5G机会》一书。)

3,邬贺全院士有现在5G技术不够成熟、运营成本极高的说法,和4G相比,当然5G就是不成熟,需要不断完善技术。但是技术完善,是关着门等待,在实验室里把技术能做成熟吗?如果在实验室里,技术永远是不成熟的,我们通信业几十年来,都是实验室、外场试验、现网建设,在网络部署中不断发现问题,逐渐完善。运营商成本也在运营中,不断争取政策、积累经验、发现问题,提升改造。没有5G网络,没有5G业务,5G会做成熟吗?显然不可能。

4,华为运营商BG总裁丁耘表示:中国5G网络世界规模最大,但用户体验存在着“假、哑、差”三个问题。有人认为这样5G投资就得谨慎了,这相信这是完全会错了意。

丁总讲5G存在“假、哑、差”的问题,是要告诉大家,别觉得中国5G建设规模已经是世界上最大了,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要多投入,由华为来解决。存在问题,就不做了,就收缩了,那还要华为来干什么?

5,所谓运营商对5G大网疑虑重重的说法,我相信陈先生不太有机会接触到电信运营商的领导。我一年和运营商领导至少有几十的交流,参加大量的活动,到地方运营商去讲课。最近很多地方拉着政府做5G项目的启动,都要让我去讲一讲5G对经济推动的价值。和地方运营商交流中,当然大家是有压力的,上一个新的网络,自然需要投资,也增加了运营商成本。但是各家运营商要争夺5G用户,就很让这些用户每月平均支出,从原来的几十元,上升到百元以上,电信运营商要争夺的最重要的杀手锏就是5G网络的能力。

随着用户量的增加,采用4G的技术,一个小区里用户量达到饱和,是无法进行升级的,因为一个基站只能提供1GB左右的流量,而一个5G基站可以提供20GB左右的流量,仅就是让用户有较好的上网体验,5G也是必须的选择。

今年,电信运营商原计划建设50万个基站,现在这个任务已经完成了,年底还会建设15-20万个基站。达到75万个以上。明年这个数目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6,没有4G,就不会有农村的电子商务,就不会有抖音、快手,也不会有TikTok的强大与移动互联网的思维。未来的电子商务、远程教育,一定是需要覆盖全中国的5G网络,而且这个网络就是面向普通消费者的。有了这些,网上高清直播才能成为新农活。在地铁里上个网课,才不会被堵住,用起来总是卡。还有许多可以说的,还是建议大家去看看我的新书《5G机会》。

标签: 走一步看两步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