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绿色金融理念已成为国际合作的“多边共识” 环球热文

2023-05-17 18:11:15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华财经沈阳5月17日电(王春霞)5月17日,由沈阳市人民政府、辽宁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新华通讯社辽宁分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共同主办的2023东北亚金融大会在辽宁沈阳举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在大会分论坛上表示,绿色金融理念在新形势下已经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切入点和“多边共识”。

杨涛表示,绿色金融的发展效果,基于供给端来看,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加多元、参与主体越来越多、制度规则不断完善;基于需求侧来看,相关绿色金融产品和创新不仅与减少碳排放、减少污染等指标直接相关,更深远地来看,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效应对之前的疫情,并且深入到金融机构的自我可持续发展中。

与此同时,杨涛认为,绿色金融一些相关的挑战也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探讨。比如,绿色金融的概念与内涵界定不够清晰,绿色金融支持范围还需进一步明确;业务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支撑,绿色金融项目的效果评估还缺乏统一规范标准和办法;信息披露能力、专业性,信息共享深度和标准化都不足;中介体系的服务能力和约束不足;避免运动式与一刀切,需要转型金融的弥补;产品创新与支持结构存在失衡;亟需配套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缺乏操作性强的政策与法律保障;金融风险管理能力不足。

在宏观层面,杨涛提出从国际政治、社会与生态、经济、金融自身、机制设计和技术等六大视角重新认识绿色金融。

其中,从国际政治视角,杨涛提到,全球已初步形成碳中和共识。从我国来说,要从全球建立一个更加广泛的朋友圈,需要有一些共同的话语体系和话语规则,现在两个可以实现共同话语的,一个是可持续发展,一个是数字化给人类带来的转变。

从金融自身的视角,杨涛认为需要思考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现有的金融体系如何更有效地支持与“碳中和”和绿色有关的经济活动;二是跟绿色元素有关的,如何构建有效的碳金融市场,即把与碳市场有关的要素进行资本化和金融化;三是特别需关注的,金融体系支持“碳中和”项目的风险控制,尤其是结构性冲击、产业风险等问题。

从微观视角层面,聚焦绿色支付的功能与价值,杨涛认为,在工具层面体现绿色、技术基础设施层面增加绿色、数据治理层面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绿色产业生态与商业生态和国际支付领域打造绿色共识等五方面值得思考。

杨涛指出,支付最基础的功能就是完成货币资金转移,承载整个金融交易的顺利进行。所以,绿色支付在工具层面表现为三方面:一是促使支付功能更加低成本,支付流程更低碳;二是通过带来一些附加体验使得支付的消费者更愿意并且引导他一些绿色活动,慢慢的很多机构已经开始探讨引导消费者绿色行为;三是增加一些与支付行为相关的附加约束引导绿色支付,尤其是将来可进一步探索可编程、智能合约设计等引导更多的绿色支付行为。

在国际支付领域打造绿色共识方面,杨涛认为,能否在全球支付创新与发展中,引领多边共识建设、获得话语权,对此依托于绿色、低碳的商业模式创新,显然能够得到众多国家的认同,并增强我国支付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标签: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