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冈县龙山镇位于潖江与北江交汇口,地势低洼,近半数村庄位于潖江蓄滞洪区内,容易受到洪水袭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回想起去年发生的“龙舟水”和北江特大洪水,龙山镇水利办负责人黄耀文记忆犹新。工作多年,黄耀文参加过近10次抗洪抢险,而去年的洪水受灾面积最广、影响最大。
防汛工作,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经济发展。去年7月,汛期还没结束,龙山镇便全面总结抗洪经验教训,通过摸底排查、统筹资金、大修水利、完善机制等一系列手段,全面提升镇域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如今汛期又至,龙山充分做好新一轮的防汛工作,防范强降雨的到来。
预防为主
提升防汛防洪“硬实力”
进入汛期,黄耀文带着“95后”小徒弟到处巡查高坝山塘、河流堤坝等重点部位,观察水位高低。看着崭新的电排站和“疏通经脉”后的排洪渠,黄耀文对今年的防汛工作很有信心。
去年汛期后,龙山镇全面摸排水库、水利设施等防洪排涝硬件设施,发现一批安全隐患。随后整合应急、水利等各渠道资金,投入近500万元修复水利设施及开展防洪治理工程,全面提升防汛防洪“硬实力”。
电排站是重要的防内涝设施,但龙山多座电排站均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设计标准低、建筑物倾斜开裂、机电设备残旧,经常出现故障而造成围内大面积内涝。
针对电排站功能不足导致的内涝问题,龙山镇在重点区域新建改造6座电排站,确保在汛前投运。设计排涝标准为一天能排干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达到城市排涝要求,基本解决村民受内涝问题。
“除新建改造排站外,原有凤洲上水闸、河田排站、鹤田排站3座电排站经过调整检修等措施,皆已恢复最佳排涝能力。”黄耀文介绍,目前龙山镇共有9座电排站,时刻备战。
排洪渠作为排洪系统的重要“经脉”,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近年来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大量泥沙流入排洪渠,加上排洪渠道多年未进行疏浚与治理,泥沙淤积问题突出,导致行洪断面减小。此外,大部分渠段杂草丛生,两侧竹木成林,造成行洪不畅,水位壅高,山洪暴发时会导致低矮的堤段洪水漫过堤顶,流入涝区内淹没农田和村庄。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龙山镇组织机械力量对潖江河、民安水、浮良水、东排排洪渠、西排排洪渠等主干河道进行清淤治理为主的防洪整治,极大提升排洪走水能力。
进入汛期后,龙山镇按照“全查、细查、严查”的要求,对辖区内水库、山塘、河道、堤防、水闸、水陂、电排站、电站等水利工程进行汛前逐一检查,确保各设施能正常运行。
积极备战
强化应急救援“软实力”
与往年相比,今年汛期呈现新特点。佛冈县气象局预测,今年第二季度降水接近常年平均或略偏少,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在5月21日至6月20日出现的“龙舟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一成左右。
尽管今年天气情况较为乐观,龙山镇对防汛工作仍不敢掉以轻心。未雨绸缪,下好防汛“先手棋”,才能牢牢抓住主动权。
专业人员的知识和经验于防汛抗洪而言非常宝贵,屡屡为抗洪防汛立下汗马功劳的黄耀文,深得龙山镇上下信赖。
2019年,黄耀文主动申请从县水利局到龙山镇负责水利工作。每逢抗洪抢险的紧急关头,他都在前线指导水利工程紧急修复、协调各方救援力量运送物资,这位“抗洪老师傅”成为龙山抗洪“软实力”的中坚力量。
自潖江蓄滞洪区建设以来,龙山防汛应急机制亟须调整优化。今年,龙山镇与县水利部门、潖江蓄滞洪区管理处会商研究,制定出潖江蓄滞洪区龙山转移方案。方案将地势高低不同的村居分成七类,根据不同水位,对应疏散相应村民,转移方式相较去年更加高效有序。
与此同时,龙山镇大幅提升应急队伍救援能力。面对内涝受困的情形时,冲锋舟作为最实际高效的工具,往年汛期时因各种客观原因,既熟悉驾驶又能随时出动的人员较少,不利于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今年,龙山镇应急队伍全员“上船”。应急队员利用空闲时间学理论、学操作,顶着烈日在潖江河刻苦训练。“经过训练,全镇预计能增加40名熟练操作冲锋舟的人员,极大提升应急队伍救援能力。”龙山镇应急队负责人林业斌介绍。
龙山镇还升级改造应急物资储备仓库。近期,龙山镇为做好防汛救灾准备工作,根据2022年防汛应急物资消耗情况,新增了冲锋舟、救生衣、编织袋、救援绳等救援物资,可以满足本地区范围内发生灾害时转移安置人员和应急救援等需求,为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提供有力保障。
去年潖江中学、民安中学作为临时安置点被紧急启用,今年龙山镇为两所学校加装太阳能热水器等生活基础设施,以汛期防不时之需。
“防汛抗洪将是龙山镇未来数月的工作重心,我们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牢抓细抓实防汛各项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龙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罗沅琪李志权何梓昊
本版统筹:贺欢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