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焦点!剧版《三体》能否开启 科幻影视改编新篇章?

2023-01-29 10:18:42

1月15日,历经7年打磨的电视剧《三体》在央视电视剧频道(CCTV-8)和腾讯视频开播。播出两周后,《三体》的整体口碑和热度仍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超15.7万豆瓣用户为其打出8.0分,收视率稳居全国黄金时段电视剧前三,上线1小时在腾讯视频站内热度值突破2.5万,成为腾讯视频开播热度最快破2万剧集,目前站内弹幕互动量已突破700万。

“超乎预期的好看!”“内容衔接、特效和音乐浑然一体。”……从观众的反馈来看,尊重原著和诚意满满的改编,是剧版《三体》最大的亮点。不过,剧中大量的悬念、复杂的科学术语,以及缓慢的剧情节奏,同样让不少没看过原著的观众感到有点难理解。


(资料图片)

剧版《三体》在科幻影视改编方面做了哪些尝试?是否达到了观众预期?南方日报记者就此走访了主创团队。

●南方日报记者张思毅

“抠书式”还原获得原著书迷好评

剧版《三体》能够获得广泛关注,很大程度是因为原著的影响力。同名原著小说《三体》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里程碑的巨作,由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历时4年打造,曾拿下世界科幻文学最高奖项之一“雨果奖”,刘慈欣成为首位获得这一重要奖项的亚洲作家,《三体》也因此成为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科幻IP之一。

《三体》小说的影视化改编,一直是不少书迷关注的焦点。然而,十多年来,小说版权几经易手,影视改编波折不断,各类衍生产品也是褒贬不一。

在剧版《三体》播出前不久,《三体》动画就已上线,获得高热度的同时却也产生了不少争议,再次验证了《三体》这一IP的特殊性和其改编的难度。因此,不少观众起初对剧版《三体》都是持观望态度。

与几乎砍掉原著第一部内容的动画版不同,剧版的故事主要还原了小说第一部,从全球科学界出现的神秘事件入手,一步步展开宏大的科幻叙事。

剧版的改编,也被不少读过原著的网友戏称为“抠书式”还原。除了眼熟的台词,诸如“不要回答”“射手与农场主”“幽灵倒计时”等小说经典情节都在剧中得到了呈现。

“《三体》原著的高热度、高口碑已经说明了故事本身受到的认可度极高,无需做太大改动。”总制片人白一骢表示,尊重原著是剧版《三体》的创作基调。在这一基调上适度加入帮助观众理解的改编,才是能够加分的改编思路。

据悉,整个改编的过程中,剧方和原著作者刘慈欣一直保持紧密沟通,前后推翻了二十几版方案,最终才有了现在忠于原著的剧版《三体》。

科幻+悬疑引导观众沉浸式“入戏”

原著书粉固然是《三体》的主要受众,但作为一部电视剧,《三体》需要“服务”的还有广大的普通观众。没阅读过原著的他们,要如何接收、处理庞大的信息量,理解艰涩的物理知识,并捋顺故事中的逻辑线?

剧方决定,从悬疑入手,逐步引导观众沉浸式“入戏”:自杀的物理学家杨冬留下“物理学不存在了”的遗言,名为“科学边界”的神秘组织,汪淼眼前不停跳动的“幽灵倒计时”,真实到令人“细思极恐”的《三体》游戏……一系列情节环环相扣,设下重重悬念,引发观众的强烈好奇与思考。

编剧田良良认为,改编不能一味地强调科幻感,而是需要运用鲜活的态度和风格去找准调控理性和感性之间的平衡点。因此,她在改编故事时着重抓住《三体》故事本身的科幻气质,通过对“强科幻”概念的生活化解构,用真实感烘托科幻感,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头皮发麻”的感觉。

原著中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在剧版《三体》中也得到了尽可能通俗易懂的呈现。编剧田良良在消化原著的过程中,会随手标注自己阅读时觉得有门槛的地方,让剧中的角色史强充当“翻译”,通过普通人的视角加以说明,帮助观众理解剧情。

而在科幻、悬疑的外壳之下,《三体》的精神内核仍是贴近大众的。剧中,面对人类的危机,中国联合各个国家发起了对科学家的保护,对“科学边界”异动及时发起监测;而汪淼、史强、丁仪等人作为个体所作出的努力,则是中国人自古就有的“心怀天下”底色的体现;面对实力难测的未知力量,小到个人,大到国家,甘愿迎难而上,表现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奋斗精神,这些都让观众在理解故事的同时获得了极大的情感共鸣。

用心用情讲好中国科幻故事

2016年,腾讯视频宣布开始改编制作《三体》电视剧。主创团队从前期创作开始就进行大量的验证与调研工作。从最基本的公式,到现场的机械设备是否准确、是否符合现实,以及是否经得起被考证和验证,特别是对前沿科技理论的阐释,他们用了近三个月时间和科学家学习、讨论。另外,剧组还争取到在粒子对撞中心、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多个重大科研机构实景拍摄的珍贵机会,希望还原原著、尊重科学的初衷可见一斑。

经过七年的潜心创作,虽然剧版《三体》还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制作水准,但其故事、画面质感和特效呈现都能够为大多数观众所接受,打破了“《三体》影视化难度极高,当下中国的影视工业水平根本无法完成”的刻板印象,也让行业内外看到了中国科幻剧目前的真实制作水平。

作为“中国科幻小说第一人”,刘慈欣的多部作品此前就受到了影视行业的高度关注。如今,《流浪地球》《三体》等经典科幻IP影视化获得认可,也令中国影视创作者对国产科幻IP的影视化改编信心日增。

据悉,刘慈欣的另一部经典长篇科幻小说《球状闪电》的剧集版已于2022年8月完成拍摄,目前已进入后制阶段。刘慈欣写于1991年的长篇科幻小说《超新星纪元》也已经通过备案,正式进入影视化阶段。而在腾讯视频此前发布的百部动漫新片单中,《从红月开始》《超神机械师》《地球尽头》等8部科幻题材作品也引发了观众期待。

“人类或许是渺小的,但坚韧和勇气,让我们在这个广阔的宇宙中,成为了那个特殊的偶然。”刘慈欣在《三体》电视剧开播致辞中说的这句话,不仅是送给喜爱《三体》的人们,亦是与众多影视行业中饱含热情与坚韧的创作者共勉。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科幻题材影视改编创作的难度,不只是难在技术层面,更是难在将科幻作品的独有世界观和观众喜爱的故事实现有机融合。唯有用心用情,而不是一味地炫技、叠加特效,才能讲好中国科幻故事,实现作品与观众的“双向奔赴”。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标签: 腾讯视频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