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动态:新能源的三大新兴赛道 谁能把握产业机遇?

2022-11-16 23:01:42

今年的新能源赛道依然热闹:新能源汽车销量继续火爆,老牌巨头和新兴独角兽都瞄准了充电桩这块大蛋糕;此外,储能成为最受关注的新兴板块之一,在风光电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一场夏天的电力紧张让“虚拟电厂”进入大家的视线。

融合与联动成为新的行业趋势。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并网,为电网带来更多的不稳定性,而大量电动汽车和充电桩的接入则加剧了这一趋势。除了加大峰谷电价的差距之外,电网行业也在尝试加强风光储充等环节的协调,打造“虚拟电厂”来平衡整个电网的波动性。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下,新的商业模式逐渐清晰,具有优势的产业竞争者也浮出水面。中金公司在其最新发布研报中指出,新型商业模式将驱动规模的扩张,助力竞争优势的形成。在整个充电行业的相关上下游来看,能够解决运营商建桩的资金、土地等问题的全包模式,为充电站增配光储设备的光储充模式,以及聚合资源、调控负荷、需求响应收益可观的虚拟电厂,将有望成为市场的主流商业模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细分赛道的崛起与融合

由于与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密切相关,同时又被政策端明确为风光并网的必备要求,在产业现实需求和政策导向的双重指引下,储能行业在今年全年都保持了极高的关注度。

储能指数(884790.WI)今年4月曾创下3200点的阶段性低点,此后迎来长达四个月的持续增长,一路涨至6614.52的最高点,整体涨幅超过100%。在资本市场的火热关注之下,相关公司频频出手扩大储能投资规模,赛道竞争日益激烈。

储能之外,充电桩行业也在新能源汽车的高增长加持下,成为新老巨头和独角兽们角逐的竞技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前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48.5万辆和528万辆,同比增长1.1倍。今年前三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726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已经超过六成。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快速攀升,充电桩行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截至2022年10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168万台,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470.8万台,同比增加109%。

今年夏天,国内多地高温天气导致地区电网负荷的峰谷差进一步扩大,叠加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出力的不足,部分地区电网运行遭遇了极大的挑战,“虚拟电厂”产业随之成功火爆出圈。

所谓的“虚拟电厂”即将分布式能源、储能设施、用电负荷乃至电动汽车等融合协调,对整个电网系统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成为一座虚拟意义上的电厂。而这种概念的出现和逐渐成熟,则体现了在新的电力系统特点下,为了平衡新能源规模并网、电网系统安全稳定以及建设成本等问题,产业各环节逐渐出现的融合趋势。

新能源“三新星”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新能源领域异军突起的三条赛道,充电桩、储能和虚拟电厂产业,都面临着怎样的产业现状和未来呢?

分散,是国内充电桩市场的主要特点。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10月,拥有超过1万根充电桩的运营商为15家,包括星星充电、国家电网、云快充、小桔充电等,这15家企业运营着全国93.5%的公共充电桩。

据兴业证券研究团队预计,随着传统充电桩升级和电动汽车需求的提升,2025年国内新增充电桩需求有望超过702万台,对应充电桩市场空间有望超过1400亿元。

中金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头部充电桩运营商外,二线及新增运营商贡献了近56%的增量。

中金公司指出,充电运营商供应格局的分散,根本原因在于运营商自建桩受限于资金压力和土地资源,建桩主力由此前的运营商转变为地方国企、小工商业等掌握土地资源的第三方建设;另外,由于目的地充电需求凸显,小区公桩和共享私桩将贡献重要增量。

8月26日,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成立,成为国内首家虚拟电厂管理中心。目前,广东、山东等省级政府相继发布虚拟电厂落地方案,北京、浙江等地也在能源发展规划中提及对虚拟电厂的展望。

对虚拟电厂来说,核心在于技术和资源的应用,其聚合的资源越多,调节的能力就越强,核心竞争力也就越强。中泰证券预计,到2025年和2030年,国内虚拟电厂的投资规模将分别达到718亿和988亿元。

目前国内的虚拟电厂行业仍面临商业模式不清晰、跨区域电力调度、数据安全和可再生能源交易差价等因素的制约。

在储能产业,未来可再生能源大比例接入电网系统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其中储能的发展将是维持整个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重要支撑,这为储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和产业方向上的支撑。

根据国家能源局预测,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超过3000万千瓦,年均增速达50%以上。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型储能技术将深刻改变未来电力系统结构和电力生产与消费的格局。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新型储能的发展受政策影响大,还面临着商业模式不清晰、盈利困难等问题,如何因地制宜发展配套储能,避免盲目上马新项目,同时提升储能技术的市场竞争力等,仍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巨头入局与新公司崛起

11月10日,英国石油公司(bp)与阿维塔科技共同建设的超快充电站的中国首站落户上海,这是这家英国巨头继续加码充电桩业务的又一举措。

事实上,除了bp之外,壳牌、道达尔能源等能源巨头都加入了充电桩市场的竞争,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也开始在加油站建设充电桩。车企领域,小鹏、蔚来、保时捷等也都启动了充电桩建设的规划。

而在这些财大气粗拥有强大优势的能源巨头之外,也有不少新兴企业走起了轻资产运营的模式,实现了业务的快速拓展以及业务模式上的创新,一批能够提供规模化充电站运营服务的头部企业已经出现。

中金公司指出,能链智电、特斯拉、特来电是在商业模式拓展方面,值得重点关注的三家不同类型的企业。在新能源充电场景中,充电服务商具有先天的调控电动车充电负荷的能力,也就拥有成为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的潜力,参与虚拟电厂、获得需求响应补贴或将成为充电服务商的重要收益来源和差异化竞争优势。

能链智电是国内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商之一,业务覆盖国内358个主要城市,通过互联互通平台连接超过4.4万个充电站,充电桩数量达到40.4万根,占到国内公用桩总量的四分之一。

能链智电采用轻资产模式,拥有线上充电服务、线下充电站一站式运维建设和升级服务、以及引进食品饮料销售等的非充电服务。中金公司指出,能链智电拥有较为丰富的客户流量资源和地方政府资源,并拥有全套充电服务方案矩阵,有助于借助已有资源触达地方国企,结合线上线下的服务方案提供全包模式。

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能链智电净收入1810万元人民币,同比2021年上半年取得4.51倍的强劲增长;总营收同比增长90%,达到1.08亿元人民币。

此外,由于能链智电母公司能链还拥有加油站数字化运维的团油业务,其覆盖2.5万座加油站。加油站数字化转型同样可以与新能源充电服务生态协同发展。凭借能链智电自身互联互通业务积累的流量资源,拓展光储充升级和虚拟电厂模式也具有优势。

对于能链智电来说,凭借充电流量和团油加油业务的资源,将有望拓展出全新的商业模式。

特来电是上市公司特锐德旗下的子公司,成立于2014年,主要从事充电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电网建设与运营,是国内充电运营领域的龙头企业。截至今年9月,特来电运营的公共充电桩保有量31.6万根,其中直流充电桩市占率达到27.4%。

中金公司指出,特来电的自建并运营充电场站经验丰富,存量场站可以起到示范性作用,更易与掌握土地和资金资源的地方国企等达成合作,全包的模式更有利于规模扩张的加速。

作为全球电动车巨头的特斯拉,正成为车企建桩的代表。根据特斯拉官方信息,截至10月20日,特斯拉在全球46个国家建设了超过3.5万根超级充电桩;其中,特斯拉在中国大陆累计开放超级充电站超1300座,超级充电桩9300多根。

除了电动车及相关配套市场外,特斯拉公司还在积极拓展光伏和储能等领域,推出的光储充方案已经在自建充电站中落实,并在全球多地建成光储充一体充电站。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标签: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