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通!兼顾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 超大型城市的双碳目标如何实现

2022-08-07 20:59:36

近日,上海正式发布了双碳顶层设计,即《上海市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

“上海这两份低碳政策文件是上海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非常重要的纲领性文件。”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上海市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与技术研究院负责人李亮对第一财经表示,不过,由于上海的资源禀赋也有限,原来产业、能源结构较重,新型城镇化还在进行当中,在实现双碳目标上面临着很大的难度和挑战。


(资料图)

《实施意见》提出要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强化科技和制度创新,也提出了确保安全降碳的底线思维。

目标上,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分步走,逐步递进,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脱碳,实现碳中和。

上海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与技术研究院特聘专家、上海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唐忆文表示,这两份文件是在国家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深化、实化,既体现了国家层面的要求,又结合了上海的自身特色。文件全面系统地谋划了上海未来的发展方向,传递了明确的政策信号,为今后发挥市场力量、政府力量双轮驱动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

高标准践行双碳目标

根据《实施方案》,上海定下的碳达峰目标是,到2025年,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力争达到20%;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力争达到25%,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70%,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唐忆文认为,上海设定了非常高的目标要求,体现了城市的“自我加压”。主要原因是,上海从“十一五”开始就一直在推动碳减排,下降比例已经非常高;同时,上海作为一个高密度、高城市化率的地区,资源禀赋有限,无法实施大型风光电基地等国家规划的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建设。

“与国际上其他城市不同,上海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对于一个仍处于发展阶段的城市而言,这个自我约束行为,正是体现了上海的责任和低碳自觉。”她表示。

《实施意见》提出,深入推进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大力度推进落后产能淘汰调整,以节能降碳减污为导向,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同时,进一步提高新增产业项目准入要求,将单位生产总值(产值)能耗和碳排放水平等作为项目引入的重要门槛,促进制造业向低碳化、绿色化、高端化优化升级。

唐忆文认为,从发展和产业角度而言,这体现了上海既要低碳又要发展,即绿色发展。

目前,上海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较高,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是在制造业,推动产业低碳发展,最重要的保障能源安全、产业链安全。“说到底,还是需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低碳的关系。我们是逐渐脱碳,我们有目标,用更好的技术手段,用更好的体制机制改革,以及模式创新,用各种创新来推动实现真正的绿色发展。”唐忆文表示。

根据《实施意见》,上海的双碳发展,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以低碳零碳负碳科技创新为支撑。

在《实施方案》中,将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列为十大行动之一,聚焦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碳汇等重点领域低碳转型关键技术,持续提升低碳零碳负碳科技创新策源能力。该行动从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加快先进使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完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四个方面进行了规划。

绿色发展也为上海带来新的机遇。唐忆文认为,上海要将传统化工产业做到高精尖,化工涉及到的高新技术材料就是高精尖产业的一种。新赛道上,把握住新能源汽车和氢能的机遇。

就在6月20日,上海市发改委等8部门联合发布了《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全球化定位下的创新支持

结合上海能源现状,在资源禀赋有限的背景下,当前使用的可再生能源以输入性为主,那么,在能源领域、外部资源以及大型基地建设上,上海该如何和全国发展有效结合起来?

《实施方案》提出,上海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力争达到36%。在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底线下,上海推动可再生能源有序开发。

具体包括,推进光伏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实施一批“光伏+”工程;加快推进奉贤、南汇和金山三大海域风电开发,探索实施深远海风电示范试点等。

同时,进一步加大市外非化石能源电力的引入力度;加强与非化石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合作,建设大型非化石能源基地,合理布局新增和扩建市外清洁能源通道,力争“十五五”期间基本建成并投入运行。

针对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业内有个观点,即能源有个不可能三角——安全、低碳、经济,如何通过政策把这三者平衡好非常关键。

唐忆文认为,推动实施双碳落地的政策信号要明确清晰,给予市场明确的信心与支持,实践过程中的不适用政策要即时修正。而上海作为一个精细化治理特征特别强的城市,在政策的精准性及有效性上会做得很好。

她同时也认为,从投资来看,低碳项目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无法完全依靠投入来实现,未来低碳的路如果走得通,一定是具备了一定经济性。如果没有经济性的技术,远靠补贴是不可持续的。

根据唐忆文的解读,上海的双碳顶层设计,很好地结合了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定位和“五个中心”的建设功能,体现了上海特色。这些能够发挥上海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国际化城市的龙头作用,搭建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召开国际性的论坛、展览会,展开国际科技合作、国际标准制定和互认等,在金融领域、国际化领域将发挥诸多作用。

“双碳目标之下,低碳的服务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对低碳咨询、低碳服务产业将会带来巨大需求,而这些恰恰是上海的优势所在。”唐忆文表示。

上海实现双碳目标,对于全国的意义重大。唐忆文认为,关键是上海在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过程的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还有低碳服务能力,实现技术创新攻关和制度规则制定。国际上,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开放城市,持续加大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力度,“要和全球玩在一起,这才是上海真正要打造的实力。”

此外,唐忆文也强调了上海的城市软实力和人文精神的优势。双碳需要从供应端,也就是从企业、市民到全社会的低碳理念能够和城市精神契合。上海也在探索建立碳普惠机制,推动绿色发展价值观融入到城市文化与精神中。

李亮总结道,上海的双碳工作,既要把国家的目标做好,更要体现上海的特色。一是要切实推动上海的产业转型和能源转型,包括加大非化石能源的力度,发展好绿色低碳产业和绿色金融等。二是切实推动科技创新,加强氢能、碳资源利用等前瞻性科技的布局,培育好新产业和新动能。三是发挥好上海自身文化优势,在碳的语言上做好国际交流,发出全球声音,做好低碳科技和产业的国际国内连接。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标签: 低碳转型

关闭
新闻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