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视讯!第七批国采规则重塑:药价平均降幅48%更理性 控价差保供应成关键词

2022-07-19 20:47:52

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下称本次国采)中选结果业已出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国家医保局获悉,本次国采有60种药品采购成功,涉及31个治疗类别,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抗感染、消化道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以及肺癌、肝癌、肾癌、肠癌等重大疾病用药,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48%,按约定采购量测算,预计每年可节省费用185亿元。同时,投标企业中选比例73%,平均每个药品品种有5.4家企业中选,供应多元化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回头来看,本次国采降价幅度较为理性,带量比例更为科学,为集采产品的落地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从规则设定的角度而言,本次国采从年初报量阶段,就采取了区分适应症报量的精细化设计。“品间熔断”“一省双供”等新规首次被采用,也意在规范企业投标行为,确保中选产品供应。


【资料图】

药价降幅更为理性

本次国采不乏价格降幅较大药品,如肝癌一线靶向药仑伐替尼胶囊每粒从平均108元下降到平均18元,其中先声药业以3.2元/粒的最低价中标,降幅达到97%。

但本次国采拟中选药品平均降幅为48%。相较过往六次国采超50%的药价平均降幅而言,本次国采的降价幅度较为理性。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少药品在先前已历经地方集采的洗礼,药价已下降一轮。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教授路云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国采至少有19个品种在地方集采中标过,如奥曲肽、普萘洛尔、头孢克洛、奥美拉唑、硝苯地平、溴己新等,这些品种的降价空间已经有限。

记者注意到,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早在2021年便入围江苏省第一轮集采中选品种,彼时国药一心制药有限公司产品(1ml:0.1g)的采购限价22.64元也成为了本次国采该品种的最高有效申报价。

从中标结果来看,尽管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最终中选企业达到8家,逼近10家的界限,但最高降幅为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的29.42%,最低降幅为广东鼎信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23.67%,平均降幅为26.18%。

带量比例更为科学,则是本次国采体现出的另一特点。早在年初,国家联采办便要求各省份医疗机构针对部分品种区分适应症进行报量,甚至在部分地区已完成吗替麦考酚酯口服常释剂型报量后,要求区分器官移植抗排异适应症与其他适应症(如免疫性肾炎等)重新报量。

路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吗替麦考酚酯口服常释剂型的不同适应症做出的特殊报量安排是出于稳定临床的考虑。由于免疫性肾炎患者不同厂牌间的替换风险较低,而器官移植抗排异人群较为特殊,短期、迅速的厂牌替换可能会导致临床用药风险,因此,本次集采充分考虑了患者需求和临床实际用药情况,通过报量区分适应症,降低了临床换药的风险。这恰恰是集采规则更加精细化的体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姚宇解释称,考虑到部分药品有多个适应症,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不同专业科室的医生在开具集采药品处方时,容易产生推诿扯皮现象,不利于医院内部管理,不利于鼓励医生积极使用集采药品。同时,一些生产不同适应症药品的药企在报量时可能采用移花接木的方法,获得更大市场份额。通过区分适应症进行报量,可以较好地控制这些现象发生。

此外,本次国采在抗生素带量比例较普通药品降低10%的基础上,将美罗培南注射剂、米卡芬净注射剂、替加环素注射剂、头孢吡肟注射剂型4种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带量比例进一步下调10%。

“高等级抗生素带量比例进一步下调10%,也是考虑到这些药物在临床使用时有特殊的适用条件,进一步提升临床医生处方行为的科学性。”姚宇说。

“品间熔断”“一省双供”

经历多次国采摸索,控制价差已被置于重要位置。为何需要控制价差?路云表示,按照国采选区的市场分配规则,中选企业按照顺序依次选择供应地区,同一品种价差过大可能造成“价格洼地”或“价格高地”现象,将降低不同地区患者获得中选药品的公平性,因此有必要控制价差水平以保证中选药品平稳落地。

在沿用过往“1.8倍价差品内熔断”的措施上,本次国采首次出台“品间熔断”新规。

根据本次国采文件规定,同品种中价格非最高顺位的可以顺利入选,对于报价顺位最高的药品,需要将该品种最高顺位“单位可比价”除以同品种最低顺位“单位可比价”计算出比值,如果在本次集采中所有品种比值结果降序排列中非前6名的,方能中选。

姚宇表示,这一规定是为了避免有些企业在估算同一品种中标企业数以及市场平均价格之后,试图钻政策空子投机获得较高中标价格的现象发生。“品间熔断”政策提醒了前来投标的企业,在投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该产品的其他生产企业可能报出的较低价格,自身也要尽量按照较低价格投标。

如何保证集采药品落地,亦是关键。路云指出,自从国家药品集中采购以来,已有个别企业出现断供情况,原因主要包括企业产能、管理能力、工艺技术等。企业断供后,地方需邀请该品种其他厂家重新进行投标,会耗费较大的行政成本。

为了更好保障集采药品稳定供应,本次国采首次在采购文件中明确引入“备供企业”机制,探索实现一省“双供”。每省不仅有1家中选企业即主供企业,也同时有1家备供企业。当中选企业出现中选品种不能及时足量供应或取消中选资格等情况,致使协议无法继续履行时,由所在省份备选企业供应相应的中选品种。

“该规定将对中标企业给予一定的压力,督促其更好完成供应指标,即使真的发生断供,我们也有备选企业保障供应,有利于保障老百姓的用药需求。”姚宇说。

国家医保局方面指出,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及中选企业做好中选结果落地实施工作,确保全国患者于2022年11月用上本次集采降价后的中选产品。

路云认为,中选药品落地,还只是集采的第一步。落地执行后,还应加强生产、流通、经营、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管,保障患者用得到好药;对于患者的担忧,各地医保部门要加强对带量采购降价原理、取得成效、典型案例、创新做法的宣传;充分发挥医务人员在临床中的作用,做好解释引导工作;同时要完善重大舆情监测和应对处置机制。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标签: 带量采购

关闭
新闻速递